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高履行心里咯噔一下,但他不露声色,问道:“如何改变?”
“我不知道。”
韩艺摇头道。
高履行一愣,呵呵笑道:“韩艺,你是一个聪明人,这见好就收,不可得寸进尺的道理,你应该是明白的。”
这只老狐狸!韩艺暗骂一句,道:“高尚书,这我真不知道,但我对于士农工商倒是有些看法。”
高履行品着茶,没有做声,逼格是杠杠滴,他可是出了名的善政,韩艺出这题目,以及存粮还钱,摆明就是若有所指,但这些都在户部管辖范围内,他知道韩艺弄得再故弄玄虚,总绕不开户部,他如今已经亲自上门求教,你韩艺还在这里装高深,那行,看谁能耗过谁。
韩艺见被试穿了,也只能坦诚相告,道:“敢问尚书,自秦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农夫都是奉行什么政策?”
高履行道:“当然是以农为本。”
“不错!”韩艺点点头,道:“历朝历代都在强调,以农为本,以农为本,我听得都有些厌烦了,但是高尚书认为当真有哪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
高履行皱了下眉头,道:“难道你认为我大唐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吗?”
韩艺笑道:“这我没说,既然如此的话,那高尚书何许担忧谷贱伤农呢?”
高履行思忖半响,道:“愿闻其详。”
韩艺道:“以农为本,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四个字的话,那就是说农夫的日子应该不亚于任何一个阶层,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他们的贫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贫富,他们的兴衰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但是历朝历代真的是如此吗?农夫过得并非是以农为本的生活,他们代表的是穷人,与其说是以农为本,还不如说是以官为本,因此人人都想做官,而非是务农。朝廷出了很多政策,防止农夫的流失,但如果农夫的日子过得比官员还要好,试问谁不想去当农夫呢?”
高履行眉头紧锁,过得半响,他才道:“你以为该当如何?”
韩艺笑道:“我只知道物以稀为贵,农夫太多了,那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了,这是万古不便的定律,这就好比吃菜,荤素都不能少,若是偏一种食物的话,那这个人的身体肯定不会健康,各种营养都是人需要的,各种阶层也都是国家需要的,不能偏向一家,否则的话,这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国家。”
高履行听得微微有些冒汗,道:“你为何不继续说下去?”
韩艺呵呵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究竟该如何做,是你们户部的职责所在。”
ps:六千字大章,算是弥补凌晨没更的那一张,关于这几天更新的原因,我已经出通知告诉大家了,是因为出去旅游了好些天,出去一趟真的很累,等我缓过这口气,会全力更新的,大家请放心,小希的人品是值得信任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八章 不乏人才
韩艺兀自有所保留,但是这一回高履行没有再逼问韩艺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我凭什么帮你,这是我想到的,功劳没有道理是属于你的。
但是韩艺的这一番话,让高履行脑袋有些昏昏沉沉。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提倡的以农为本,就是压制和限制工商两个阶层,从而促使农夫群体日渐庞大,大家都去种田,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食物才是人的根本所在,没有食物就不要谈其他的了,只要人人都能够吃饱肚子,那么就没有人会去造反。
可是话说回来,物以稀为贵,一旦全天下人都是农夫,那么农夫当然就会变得不值钱了,更要命的是,一旦出现任何灾难,都是农夫受苦,这不是说灾难是针对农夫去的,而是因为天下人都是农夫,十个里面有九个是农夫,那农夫永远是最受苦的群体,而且,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说朝廷总是剥削农夫,那是因为工商阶级都太小了,一旦国家出现危机,不剥削农夫剥削谁?
但这也完全颠覆了高履行的思想观念。
因为以前朝廷都是鼓励大家去种田,而韩艺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却是鼓励削减农夫的数量,但是不种田,大家干什么去呢?另外,不种田的话,这吃的往哪里来呢?
其实高履行也看到均田制的瓶颈所在,就是缺乏持久发展,如今的均田制已经达到了巅峰,很难再取得进步了,但是即便是到了巅峰,百姓也就是衣食无忧,无法再进一步,然而,谷贱伤农又在一定程度缩减了百姓的财产,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又是大地主们在发财,百姓的财产也得不到增加,所以他也在考虑是不是得寻求改变,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就会相对减少,这是肯定要面对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过不了多久就得面临新的一轮洗牌,周而复始。
但是想要改变这一切,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这是国之根本啊!
玩得好就好,玩不好就得死。
而韩艺的成功,让高履行看到了希望,因此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