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唐朝小闲人 > 第506部分(第1页)

第506部分(第1页)

韩艺作为北巷的主人,那肯定还是大赚特赚的。

很快!大大小小的桌前都坐满了人,一道道特色的家常菜摆满了桌面,其中还有不少新出的炒菜,这是凤飞楼自己的买卖。

大家渐渐喜欢上了北巷的这种氛围,抬目一瞧,见到一个好友,赶紧招呼过来,喝上一杯,大家或坐或站,彼此交谈着,好不轻松惬意。

大家走累,或蹲下看看地摊上的货物,或就近找张桌子坐下,点几道家常小菜,非常随性,心里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换句话说,就是自由、开放的气氛。

这恰恰与唐朝的市坊制是背道而驰的,市坊制讲究的规范,限制,完全符合农业社会,但商业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商业讲究的是流通,是自由,是平等。那么韩艺在北巷当然遵从商业规律,将所有的一切都摆在街道上,营造出一种开放、自由的气氛。

而在一个小吃摊比较集中的地方,只见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士,站在墙边,朗声说着,边上还有一人,拉着二胡。

周边那些小吃摊的客人听得全神贯注,而且周边还围着不少观众,时不时听得阵阵叫好声。

原来这人说的也是西游记。

不止是这里,几乎在北巷一些原本比较僻静的地方,都有这么一群特殊人士,或失双臂,或断腿,或失明。这人都在说着同一个故事,也让原本应该僻静的地方,也变得热闹起来。

很快,关于这些特殊人士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些幸存的士兵,但是失去了劳动力,虽然朝廷有一些补助,但是非常少,生活非常艰苦。又说韩艺为了感激他们为给大唐百姓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故此请他们来此说故事,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这些消息一出来,大家都为韩艺竖起大拇指,这事干的真是太漂亮了。

另外,那些观众听得爽时,主动掏钱,打赏他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搞杂耍的,跳舞的,弹琴的,引来不少行人驻足侧目。

这比上元佳节还要热闹多了。

一种开放式的街头文化在北巷慢慢形成,也可以说成为了北巷文化的一部分。

ps:三更送到,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三章 明月几时有

自韩艺创建北巷以来,他一直强调的不是商品,不是利益,而是文化。

他也一直以来都以建设北巷文化为重心。

因为他觉得一切皆是出自于文化,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

好比你要造一个手机,那么这个手机得造成什么样子,这都是根据企业的文化而形成的,没有文化的企业,他只知道要造个手机,至于是个什么手机,完全没有头绪,那么到最后只能抄袭别人的。

但是你可以抄袭别人的商品,却无法抄袭别人的文化,那么你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可以说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发动机。

国家也是如此。

这种开放式的氛围,就是韩艺承诺给大家的惊喜,而非单单是西游记。

北巷的人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老百姓,也跑进来凑凑热闹,他们不买东西,他们就是来逛逛,听听说书。

而且,因为这种街头文化,怎么看也不像是贵族干的事情,这是一种非常平民化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贵族与庶族的距离。

这也是为什么北巷的夜市变得越发热闹。越热闹,这种街边文化,就变得越发浓烈,越吸引人。

除此之外,花月楼在这一夜也是彻底翻身了,两巷就属花月楼最为热闹,灯火通明,全都是用最新型的蜡烛。

曹绣站在三楼俯视那些听得如痴如醉的客人,又瞧了眼正在台上说故事的青年,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因为她是韩艺的同盟,韩艺当然会让西游记同步在花月楼进行,再加上白天的白色生死恋,娱乐氛围甚至要超过了凤飞楼,这也让花月楼重回昔日的霸主地位。

相比较起来,两市和元家市场的夜市就显得有些冷清。

两市基本上都是空的,那些商人都快哭了,其实很多人心里都已经后悔了,以前夜市都是韩艺在弄,无偿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韩艺的话,兀自关心他们的买卖,只不过是关心他们何时关门。不少商人甚至都开始排斥张家、魏家、顾言商,包括行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