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悲剧了。杨公,二公子,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二公子能够做好这一点,将来扬州刺史是非二公子莫属。”
杨思讷、杨展飞听得沉思不语。
毕竟唐朝是一个重农的国家,以前几代也是如此,他们从小接受的也是重农思想,你要他们去鼓励农桑,那肯定不在话下,但是如果你叫他们鼓励商业,他们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
扬州可是我的老本营,我必须得忽悠住他们父子。韩艺又继续道:“如果大兴运输业的话,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江南经过陈硕真叛乱,相信有许多百姓都成为了难民,他们失去了土地,让他们去造船,这样可以很好的安抚他们。”
杨思讷眼中一亮,这确实有道理,难民是最可怕,你要么给他们土地,要么给他们饭吃,他的后续工作也就是安抚这些难民,帮他们寻找出路,道:“展飞,就照韩艺建议去做吧。”
杨展飞点头道:“是。”
韩艺目光一闪,又道:“不过二公子一定要注意一点,大兴运输业,这个工人的待遇一定更要慎重,倘若靠鞭子抽着他们去的话,那估计会生大乱子,我建议是由官府出面,采取雇佣制,给予工钱和粮食,保证这些人基本生活。也就是官府将一部分运输业交予私人,而官府从中监管。”
杨展飞为难道:“若是照你的说法去做的话,这钱又不是官府出,官府凭什么规定这些。”
韩艺笑道:“要是再过一年可能就不行了。二公子莫不是把陈硕真给忘了,陈硕真的叛乱就是因为官府压迫、剥削百姓造成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而朝廷也给予江南许多安抚政策,你就利用这一点去要求他们这么做,他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而且你不要一味的找那些乡绅,小地主们你也不要放过,故意制造舆论,形成一种竞争的驱使,那样的话,可能都不用你开口,他们也会给予工匠更好的待遇,这一点可以利用梅村,梅村的崛起我相信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奇迹,如果梅村的百姓积极的去造船,这必将会带动许多人投入其中。”
顿了顿,他又道:“到时我会拜托二公子帮我带一封信给梅村的杨林,我会建议梅村的百姓组建一支属于梅村的船队,一是为了他们自己,二是为了支持二公子的政策。”
ps: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五章 祸起萧墙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弄得百姓民不聊生,但是大运河对于中国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因为大运河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组成一个几乎可以覆盖全国的水路交通,等于牺牲一代甚至两代人了,造福于后人。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大运河的存在,后面两宋经济绝不会那么繁荣,因此在批评隋炀帝的时候,也必须得承认他对于整个中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牺牲他一个皇帝的名誉,因为罪名都是他一个人背,后面的皇帝就开始享受成果。
隋炀帝是暴君不假,但是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皇帝。
在水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水上运输肯定是与商业同行。
如今国泰民安,商品经济已经开始慢慢复苏了,这种时候建造船只,是决计不会亏的,毕竟你建造的船只,那是全国通用。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杨展飞能否拉拢那些乡绅豪绅,因为现在的百姓不具备通商能力,他们都是自给自足,没有多余可以卖,就算要卖,也卖不到长安来,光运费杀了他们都付不起,只能靠这些有钱的乡绅。
但这是韩艺的强项,韩艺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等于就是经济诈骗呀,靠一些子虚乌有的政策去骗他们花钱造船,但如果这个谎言在今后成为了事实,那其实还是骗,但结果是好的,就没有人会去在意了。
韩艺告诉杨展飞怎么去忽悠那些人,这真是一门技术活,忽悠不难,难就在难在,你忽悠的自己还得没有责任,人家还告不了你,这就需要各方面配合,要组织起一个千门八将来,托已经找好了,就是梅村。另外,因为如今交通闭塞,这是优势,后世一些下三滥的骗子专门去山沟里面行骗,凭的就是信息不通。
韩艺在后世知道很多个骗子,都装成什么领导,跑人家山沟里面,把那乡长的钱都给骗光了,十分可恶,节操和道德都没有下限。
杨展飞跟韩艺也是老搭档了,当初也一起设计过骗局,骗李凡、陈东他们,骗陈硕真的叛军,至少不算是新手,一下子就理解要义所在。
随后杨思讷又设宴款待韩艺和沈笑。
因为沈笑在,几人倒是没有再谈下去了,不过韩艺已经保证会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就是设计整个骗局,交给杨展飞,这玩意韩艺真是信手捏来,因为在后世经济诈骗是用到最多的,骗有钱人的钱,最好的方式就是经济诈骗。
倒是杨思讷并未跟韩艺谈论朝中局势,甚至还有意避开,因为他已经打算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管着自己的兵。
酒足饭饱之后,韩艺与沈笑就起身告辞了,杨思讷就让杨展飞去送送他们。
“嗝………!”
沈笑喝得满面通红,没办法,这厮至情至性,喝酒讲究的就是一个痛快,突然道:“哎!二公子,今日怎么不见杨姑娘啊?”
韩艺目光也瞟了眼杨展飞,其实他早就想问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种心虚的感觉,因此迟迟没有问。
杨展飞面色稍显怪异,道:“飞雪跟奶奶她上寺庙念佛诵经去了。”
韩艺错愕道:“念佛诵经?”
杨展飞点点头。
韩艺试探道:“没听说杨姑娘还有这爱好啊!”
杨展飞笑了笑,没有做声。
韩艺见罢,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不问也不行了,道:“二公子,不会杨姑娘又闯祸了吧。”
杨展飞迟疑片刻,随即叹道:“还不就是成亲的时,飞雪的年纪可不小了,要再不成亲的话,可就嫁不出去了,前几日爹爹又训了她一顿,奶奶怕又出乱子,索性就带着飞雪去寺里诵佛念经了。”
在古代女子十五六岁是最佳出嫁年龄,超过二十岁就是剩女了,二十五岁过后基本上就嫁不出去了。
萧无衣前面是已经打算不嫁了,要硬抗到底,就是不遵从门户联姻,她认为就是这些繁文缛节导致崔大姐的悲剧,她是坚决反对,宁死不从,嫁给韩艺也属于自暴自弃。当然,韩大山答应这门婚事,也是因为家里穷娶不到媳妇,再加上萧无衣在梅村简直仙女,年纪大了一点也无所谓,真的是阴差阳错导致的。
但不是人人都是萧无衣他爹萧锐,萧锐是佛教中人,看待人和事都非常豁达的。杨思讷是武将,管教儿女的方式自然完全不同,心里也着急呀,因此看到杨飞雪就训,就骂,就差打了,杨老夫人也怕杨思讷会忍不住动手,赶紧就带着杨飞雪到寺里待着,不给他们父女两见面的机会。
韩艺听得只觉怪内疚的,更加无颜开口,点点头,没有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