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鸿说:“你兴奋什么?你所谓的逆流式木炭窑就是这样?!”
“怎么,你会啊?”
叶子鸿摇摇头说:“我是不会。但我不会只把七个小木炭窑串联起来后,在把一大块白钢板贴在窑顶,就说它叫逆流式木炭窑。名字太无耻了,标题党。”
苏离白有点脸红,小声说:“你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不知道在那个世界揽生意的难度。再说单体木炭窑小,它有利于成炭,串联有利于木炭轮作。白钢板有利于反射热能,这几点你都承认吧?是不是防止了窑顶把热能白白地散发了吧?”
“别以为你黑我就看不出你脸红,为什么你心里明白。”
苏离白有点火了,刚要说什么,他忽然发现那个一脸严肃的摄影师又把dv指向他俩了。
苏离白说:“快点,调整表情,又给我们特写了。”
叶子鸿刚要说你不要转移话题了,忽然发现真又是拍他们,连忙露出亲切的微笑,说:“那个摄影师真有品位,知道我很有型。”
“拉倒吧,”苏离白挺了挺胸,说,“我看他是发现我有型。他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摄影师啊!”
刘云看着dv里兴致勃勃的俩小孩,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他趁着准备开火的空闲期,微笑着走向俩小孩,三个人不知道谈着什么,远远地看上去非常投机。
烘干窑直接可以开火用。木炭窑要慢慢烘干,才能正式烧制木炭,要不然影响木炭的品位。但是穿越众们能来得及吗?不能。
热兰遮城那点缴获的木炭都不够城里蒸汽机用三天的,还在用木柴凑和着呢。这与穿越前的专门设计严重不符,白白浪费了产能。
机制炭还要等木炭有了稳定的产能后才能接着上马,要不然保证不了蒸汽机的正常运行。这是鸡与蛋的问题。
所以上马吧,木炭质量不高也比木柴强吧。
挑好的木材早已经摆放在烘干室里面了,宋士达举着火把缓缓地投入到长长的地沟里。里面也早摆放好了各种碎木、木枝。随着宋士达这历史性的一投,不一会儿就冒起了浓浓黑烟。
这是浓烟吗?不是,它是穿越众发出的工业化的信号啊!
苏离白兴奋地举着dv;一直跟拍着宋董的一举一动,心中充满着成就感。
叶子鸿在旁边一直念叨着:“说好了啊,说好了啊,一会儿宋董点木炭窑由我来拍……”
在宋董投下火把的那一刻,刘云悠闲地抓拍了一张照片。
现在,他的眼角眉梢都是笑。
感谢书友大大yezhongye、启火、美乐芝的打赏,我会好好写下去的。
希望其他书友大大多多少少打赏些。
第五十九章 古式小酌与街边烧烤
黄昏时分,在夕阳的映衬下,四条渔船得意洋洋地陆续回港。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出海了,未来二十天内,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外,所有船员一律下船干活。
鱼太多了。
三十多个船员下船干活的时间,比计划中提前了五天,原本可以连锁反应地使其它项目也能提前。但事实上,不仅没有提前,反而落后了。
原因还是鱼太多了。
先说杂鱼。一开始,大家吃什么都觉得鲜。后来挑嘴了,一致认为大黄花的三瓣子肉鲜香,有咬头,刺还少。乌鱼也行,鲜嫩可口。其它的嚼之如柴。
杂鱼总不能扔了吧?就是沙滩上铺上大片型的树叶,晒吧。可是越来越多后,人就变懒了,直接扔到沙滩上晒吧,处理完后的黄花鱼和乌鱼才享受树叶待遇。
可当黄花鱼和乌鱼以百吨为计量单位的上岸后,大家有点措手不及。
计划中确实早有预料和安排,经济价值高的鱼获能吃就吃,吃不了可冷冻、腌制,其它杂鱼可以晒干,以后粉碎成鱼粉可做饲料。也可以酿制鱼油。
可是大黄花和乌鱼也太多了。
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是……肥胖的!
乌鱼好吃,可不易保存,除了现吃的拿走外。另一批要取出籽来,用盐卤上,晒干。穿越者们肯定是不吃的,说不上什么时候,这些咸鱼能利用上。可不久才发现鱼获放在沙滩上晒容易烂,于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