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你抹过大泥啊?”
张爱国的家乡把往墙上抹各种粘土叫抹大泥,从称呼中,可以看出乡村泥瓦匠们对往墙上抹粘土是多么畏重了。那是真累腕子啊。
“哎,你们那也叫这个是抹大泥?那大木抹子差不多一样吧?”
“一样一样的,以后找东西自己做吧。谁叫咱们年轻了二十岁呢。老多年没碰大泥了。”
说完他们先开始砸墙了。王八蛋操的荷兰人,就不想着给仓库留几个窗口?害得他们现砸。
人生就是这样,你想让它结实的时候,它是豆腐渣工程;不想让它结实的时候,它能经过国检标准!
砸吧,这海砺子壳烧的石灰拌上糖浆和糯米汤彻成的墙,还它妈的挺结实。电锤有,没有用它,重磅锤砸吧。不仅能砸出较为完整的砖来,还能省下电锤的使用寿命。谁知道什么时候更有用呢。
随着更为准确地设计图纸的出炉,工作更明确了。但事实上,干过装修工程的人都知道,啥明确的图纸啊,有个差不多的方向,剩下的慢慢用水泥找吧。要不你砸一个两米二高一米四五宽的窗口给我看看。
然后就是下料开干了。无论多少房间,墙面要先平了再说。一公分厚度的墙面,很考验瓦工技术
砂子是从河边取来现筛的。河砂在原先那个世界就是台湾一大特产,还有过出口的经历,就像20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出口大量的煤炭一样,正了八经是一项产业。
只不过目前穿越者所需要的河砂远了些,有两公里的距离。幸好他们有翻斗车和小四轮,力工还不缺,二十多个俘虏都在河边正挖呢。
感谢书友大大美乐芝、燃烧的烟头、crazymax、逍遥倦红尘慷慨的打赏,这是小子我收到最多的一次。还感谢美乐芝书友大大精采的点评,我们的书评区可能是全纵横评价水平比较高的之一。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人,您说的也很对。
希望得到其他书友大大的打赏。
第六十三章 绝对牛逼的土著理论
宋士达董事微笑着对放索仔人的社长说:“我们的民族政策,就是没有民族政策。我们只相信公平两个字。”
“……”
“听不懂没关系,我们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你会看到我们的作为。”
“……”
“好吧。我想要竹器,你想要什么?”
“盐。”
“怎么换?”
“200件竹器换半担盐。”
“一担盐换500件竹器怎么样?船上的竹器不够,可以下次再送来。”
宋士达董事乐呵呵地看着放索仔人的社长,心里想,盐不是问题,我只是想让你明白,什么是市场经济。
社长想了想,摇摇头。
“我们也可以去取,一个月的时间够用吧。”
社长慢慢地说:“500样竹器,我们要两担盐。”
哈哈,宋士达董事开心地笑了,好久没这样开心了。连旁边陪坐的李四和王三也笑了。
李四小声地对社长说了几句他们的土话,社长依然摇了摇头,用闽南话说:“500件竹器,我们要两担盐。”
宋士达董事有一种被打败的感觉,他定了定神,决心好好讲一下,绝不能纵容这种侮辱智商的事情发生,你以为你是某统计局啊。盐的多多少少都不是问题,数学知识才是问题,市场经济意识才是问题。
“我慢点说,你认真听着。半担盐是200件,这样一担盐是400件,你的明白?好,你点头了。那么因为我要得多,你必须便宜一些,这样就是一担盐500件了。而不是两担盐500件。如果你还不明白,李四可以给你解释。”
李四冲着宋士达拱了拱手,说:“公子爷,小的听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