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喊了声说:“你们两帮子人在干什么?!你们在比慢吗?全给我停工!现在全听我指挥。”
卢旺才队长呼叫了几名手下,说,要是指着这帮子制桶匠制出一百个来,那得到猴年马月,算了,我们来帮帮吧,木业基地那帮子人正忙地个大家伙呢。
好在队员都能理解,没二话就集中起来了。
李四看着卢旺才队长焦急的背影,心里笑了一下,他悄声对王三说:“怎样,我所言甚是吧?”
王三满脸带笑地说:“那是当然,四哥什么时候错过?”
李四对着众人又把脸色一变,大声说:“一切行动但听指挥,不得妄动!”
说完,他微笑地捋着胡子,满意地看着众人,包括那两个红毛蕃人的诺诺回应。
当厂长的感觉真好啊!他身边的王三也是挺直了胸脯……
河口木业基地现在已经基本成形。除了一开始用地龙沟烘干法之外,针对不同的木料使用还设计出其它几种贮备方法。
其中用量最大的就是经过蒸煮法处置的木料。
汉唐集团的人借助蒸汽锅炉提供高温水和水蒸汽来蒸煮木料,这样处置过后,木料中的油脂会自然溢出,一些隐藏很深的虫卵也无法逃脱灭杀的结局,汉唐集团根本不给它们一点点祸害木料的机会……这样处置后,再把它们送到干燥室脱水干燥。
干燥室由蒸汽管道来控制。所以没有地龙沟干燥法无法温控的弊端,很容易把木料里的水分保持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四的范围里。
卢旺才队长决定直接统一使用杉木材,它比较轻一些,而且由于木材纹路比较平直,取材的利用率更高一些。在这两点上,杉木都比榉木更适用一点,尽管榉木更结实一些。
事实上,明人制桶匠也大多用它加工水桶,面盆之类的物件。但是他们可没有机会使用河口木业基地的贮备木材,只能自己加工。
在木业这一行里,本来就没有垃圾或固体废弃物这一概念,木料全身都是宝,当然还是有成本的区别。但是在这个17世纪的时空里,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里,汉唐集团不必要有节省什么成本的概念……但是习惯养成了,就算年轻了二十岁还是一时半刻都改变不了………那面世界的影响真深啊。
伐木队的队员们把原先收回的竹材加工机床重新调换了几个零件,然后把它和另一台木工机床摆布开。
卢旺材队长也从手提电脑的木加工资料的专项中,找到了一份20世纪初西班牙一家酒厂的木桶数据,那酒桶同样也是杉木制品。
卢旺才队长直接报了几个数据后,一些队员们直接开机破料。另一些队员则去剪裁箍桶用的铁皮,直接下料了。
还好那些铁皮只是用17世纪时空里的铁料轧制而成,队员们处理起来不费事。
破好的桶材,则让那些跟来的劳动力们直接搬运蒸汽处置车间。卢旺材队长决定直接用高温水蒸汽成形技术,这样有利于统一标准,加快生产效率。
最后再让他们统一去集体箍桶,一个流程下来,三天之内应能完活。
谁有时间等你们一点点破料,一点点用炭火烘焙,一点点箍桶。你们手工制造技术再高,你们能造出一百个统一标准的木桶来?
两个荷兰制桶匠早被那吱吱作响的木工机床吓呆了,这,这是怎么做到的?明人没见过圆锯也许可能,但他俩可是经常使用的,可是它怎么可以转得这样快?
王三呵斥道,快去干活儿,木工机床没见过吗?!
第一百七十六章 欧洲制桶技术PK大明制桶技术
在河口基地的木(竹)器加工厂里,李四和王三早晨起来后,还没有吃早饭,就又收了一个大单……这一阵子工作太忙,两人就直接住到了厂子里。李四没有回他搬到这里的家……他早将家人搬来了……王三也没有回自己的宿舍。
这个大单让他们又开心又难受。把家搬过来,在这里辛辛苦苦地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多挣一些银两。可是活太多了,太累人了,难道人活着只为了些许银两?只为了口中的饭食?
两人或许没有人性自由的概念,却有了追求人性自由的萌芽式的问责……或许是这样的心态吧。
两人刚一开始接手承包这个木(竹)器加工厂时,雄心万丈,决心干大一点。尤其是李四,原以为趁着身体还有把子力气,多猎些野兽,挣下银两以后养老……可内心里一直有些恐慌……天下不太平,一切都不是定数。
但是现在,他李四有了机会,而且这机会是多么真实和简单……给他们汉唐集团的人干活出力,他们就付你事先说好的价钱,绝无任何借口改变……这就好啊,李四一直感叹着说,王三,我等平头百姓要什么?就要这一点啊……
他们两人把心动变成了行动。分头去土著们那里拉人,使出了把一稻草说成金条的力气,招来了二十几个相熟的土著,当然他们都是熟蕃。
大家以前都算是认识,沟通起来也是很方便。
土著们果然发现,无论是竹器还是木头盒子,只是他们做多少个就按多少个给他们各种物件,真得比打猎烧荒种田收入多,而且非常稳妥……只不过先发到手里的是马票,他们可以去市场上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前提是卖的人也想要卖的。
比如有的土著想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