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为了巩固政权,显示新朝兴替,永历在肇庆开科取士,但好像来参考的比以往少了很多,还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他们接着加固城墙,装修行宫,兴修庙宇,铸造大炮和“永历通宝”铜钱……
永历还着手整顿朝廷秩序,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阅江楼地处丽谯楼以东二里许的西江北岸,是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四合院式园林建筑。该楼高二层,由东、西、南、北四座楼组成,南北楼为歇山顶,屋脊竖立着鱼宝珠;东西两楼的券蓬顶威武雄壮。此处历史上曾为一个著名亭台,明宣德六年(1432年),改建为阅江楼。
由于南明政权“天大的事”是抗清复明,其它机构合署理政,惟有“兵部”设在阅江楼,此时充当“兵部尚书”角色的,正是原两广总督丁魁楚。
万历帝又亲自在披云楼接见过各地使臣。
披云楼位于古城东北角,筑于城墙之上,距丽谯楼一箭之地。此楼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三层,高19。3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这座状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名楼,因筑于城墙之上,有居高临下,直插云宵之势,故名。这里原是肇庆府衙,如今成了文武百官议事理政的地方。
在大好形势下,散处各地的明朝遗臣纷纷前来效忠,称肇庆为“西京”。
肇庆一时间熙熙攘攘,呈现一片中兴景象。
164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这一天,冬日融融,万里晴空,古城内外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旌旗遮日,红灯高挂,丽谯楼、披云楼、阅江楼之间沿途两旁甲士林立,威武喜庆。
皇宫丽谯楼深红色楼体粉刷一新,拱形重门上方“古端名郡”四个金字光彩夺目,大门两旁“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楹联与日争辉。
往上看,古楼雄姿震人心魄,那架在两丈多高台基上的八尊礼炮威武壮观。
午时正,大门口鼓乐齐鸣,城中路醒狮狂舞,参加冬至庆典的官员和来宾鱼贯入宫,拾级上楼。
他们都是来自原两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州、府三品以上大员。
等到群臣宾客到齐后,群臣便簇拥永历步出皇宫,浩浩荡荡沿城中路入豪居路,向大臣们处理政务的披云楼走去。
上楼巡视后,又沿另一条街巷走向阅江楼。
此时,万余将士已列队恭候于楼前,请皇上检阅,24门红衣火炮排列江边,等皇上鸣炮祭天。
此时,只见兵部尚书丁魁楚跪呈火把,皇上接过,从容地揭开第一尊炮的红衣,点燃火捻,“轰”一声响过,其余23尊火炮次第轰响,24发炮弹呼啸越过西江,落于南岸响成一片,“万岁”呼声响彻两岸,庆典气氛达到**。
其实冬至祭天庆典,原本用不上这么正规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永历做了这个决定。
鲁王监国朱以海来了,随行的还有一班文武大臣。
在打下舟山时,定远侯郑联按汉唐集团的要求,带着鲁王和他手下的一行人等,一起打包送往广东肇庆。
定远侯郑联因为怕听到他们那帮子人扯不完的聒噪,特地把他们都集中在另一条大船上……好吃好喝的供应着,就是不与他们见面,连鲁王监国也不见。
他的手下们觉得此时定远侯郑联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往,他喜欢亲近高官,喜欢亲近文人……如今却远离他们不说,还常常站在船头发呆……他所言的那个美味的猪手,能好吃到什么程度?!下一次有机会,定会也去品尝一下,还听说那老板娘无比艳丽……要不定远侯能痴迷到如此地步?!
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发现不着眼的海盗……不几日他们这支舰队便平安到了广东的西江入海口,就是新会市的崖门。
西江由西往东流经广东肇庆全境,最后从这里流入南海。
西江的江水青碧。这里盛产肥美河鲜,远近闻名。春天可以尝到鲜甜的西江河虾;夏天可以吃到甘香的三犁鱼;秋天可以品尝到肥美的锦鲤;冬天可以吃到大海鲩。当然,如果是在和平环境中,这里风景独好。
在西江入海口,定远侯郑联命令手下换了平底船,顺着那西江直接前往肇庆。
定远侯郑联默默地遥望着那一行人等上了几条小船上……其中还有人在那里指手划脚,高声叫骂着什么,听不太清楚,那声音早被海风吹散了……
在江口的海风中,定远侯郑联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些酸楚的感觉,心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破碎了,扎得慌。他过去是多么在乎这帮子人……
当确定了他们全都安全地驶进西江后,定远侯郑联留下了一艘大船,等着接回去送鲁王监国到肇庆的水手们……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送上岸就回来,不用到肇庆城码头,附近便可。
剩下的大福船,在定远侯郑联的大喝声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