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搜集资料时,怎么也找不到建造飞剪船的相关视频,所以大家都是摸索着来。
但明明是讨论着建船的工艺流程,可不知道话题为什么跑到飞剪船的船帆上去了,并且迅速分成了两派,大明式帆派和西洋式帆派。
西洋式帆派都想笑了,说:“飞剪船是西式船型,你用上大明式帆,不伦不类吧?”
大明式帆派很认真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双方吵得厉害,现场指挥本来有决定权,但是他也加入了争论中,嘴炮对嘴炮一般是没有结果的。最后他们只得请来了吴杰厂长。
“在飞剪船上用大明式硬帆?是指我们用现代技术改装过的?”
吴杰厂长皱着眉头想着,说道:“
这个大明式帆和西洋帆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体现在帆缆系统上,大明式硬帆属于纵帆类,受风效率高;可以绕桅杆转动,能迎风,在顺风和侧风的情况下都能使用。
硬帆因为有支持骨,所以这个帆质量要求很低,就算破了很多洞也没有关系。操作比较简便,升降帆的时候不用船员在桅杆上爬上爬下,特别是降帆特别方便,而且桅杆通常可以放倒,从而增加了在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
从同样重量同样面积的帆来说硬帆优势大,成本还低了很多,特别是我们借用了现代技术……”
大明式帆派乐了,说:“你看看,这好处有多大……历史上没有,不代表我们不可以使用。”
吴杰厂长又说:
“也正因为这个大明式帆船采用的是硬帆,虽然在单位面积上的吃风能力超过西洋的软帆,但是由于硬帆的材料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帆的面积方面根本无法和西洋帆船相比……就算我们借用了现代的技术也不行……这个是可以计算的,硬帆上的板条还是太多。
飞剪船上一般的帆面积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硬帆这个优势,不过他们帆大杆高这也带来了桅杆容易折断的问题,因此西式帆船的桅杆上都有加强缆以稳定桅杆,但是这又使得风帆无法绕桅杆转动,所以总的看来,这个西洋的横帆在侧风下的效率很低,但是,他们很聪明地用横衍帆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又在船首斜桅采用支索帆或大三角帆,而且西式帆船又发展出的翼帆进一步加快了航速。
这样说吧,西洋帆船用帆的总面积战胜了大明帆船的单位面积效率,一艘850吨左右的西洋帆船的总帆面积可以达到6个篮球场那么大,而战列舰的帆面积可以超过10英亩,记得最后一次帆船蓝飘带的获得者平均速度已经可以达到16节左右,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烧煤的军舰也不过就是这个水平而已。”
西洋式帆派说:“那么,我们必须按照历史的进程来发展吧?”
吴杰厂长说:“不是必须不必须的问题,是我们的汉唐集团能提供了什么样的材料问题,我说过,只要材料跟得上,以后的海洋,就是我们的海洋……不过目前,我们只能如此了,先把能建造出来的尽量建造出来再说……”
众人点头认同,这个道理是对的,先建造出来再说。
吴杰厂长这时却说:“算了,这都要吃晚饭了,下个休息天你们再开工吧…我们船厂的伙食不错,我请客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后只有台湾纵帆船了
vip作者:吴杰
从这件事后,纵帆党和横帆党两伙人算是明白了,这个吴杰厂长是个闷骚男,在别人玩嘴炮时,他却在干实事。
于是,他们就养成了去安江造船厂实地观察的习惯。
在等招聘齐明人船匠时,他们听说吴杰厂长又设计了两种船型,赶紧都跑去观看。
当时在测试水池边,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还蹲着,认真地看着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在测试一个怪里怪气的船模……众人习惯性评头论足了。
"太丑了,像个大鸭子!"
"长宽比例太小,肯定跑不快!"
"这玩意是个啥?算纵帆还是算横帆?"
水池子里的樊修技术员听后不耐烦,说道:"没见识,连解放前活跃在苏州河的老闸船都不知道!"
众皆哑然,确实没听过,更没见过。
还是吴杰厂长厚道些,他笑着跟大家解释了一下。
19世纪上海租界的洋人们发现,他们的横帆船跟本无法适应中国沿海多变的风向,便结合西洋帆船的船型和中式帆装建造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