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强满意地笑了,起身道:“笺兰,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笺兰道:“小米粥、野山鸡、竹笋、小麦饼、蕨菜,还有一些自己在后院小花园角落种的时菜。”
汪强道:“很好,都是我喜欢的。”
他转头问公孙羽:“这些东西不会吃不惯吧?”
公孙羽笑了:“我当兵十年,这些对于我来说,是山珍海味。”
汪强爽朗一笑,道:“不挑食就好,那些肥腻腻的东西,我就是吃不惯,所以一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去那些大宾馆胡吃海喝。我在福建的时候,至少福州的餐馆营业额是比较低的。”
笺兰嫣然,白了他一眼道:“你以为人家餐馆不骂你?你离开福建。那些餐馆大放鞭炮,说送瘟神呢!”
汪强失笑道:“还有这回事?哈哈,谢谢福建人民啊,我走都当客送,还放鞭炮。呵呵!”
三人来到餐厅,舒辉岳、林秀蓉早就等候已久,见三人进来,于是起身招呼。
“坐,都坐!”汪强挥手道,“既然能进这个厅里来的人,都是自家人。对了,我听说老弟你号称酒国英豪,这里可不提供酒水啊!”
公孙羽苦笑道:“看来我是臭名远扬啊!其实我对酒是深恶痛疾。不过有时候被那些人逼得迫不得已,于是挥戈反击。我采取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
舒辉岳一听,拍着胸口,惊魂未定般道:“那以后我就安全了!”
众人闻言大笑,室内其乐融融。
第十三卷 破斧 第四章 庙堂
时间很快进入三月中旬。在这段时间内。东海局势波谲云诡,变幻莫测。
首先,市委书记汪强忽然一改低调的形象,连续做了几件大事。首先是高调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并且在会中承诺翻修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成立老干部公益基金,同时又创建了市委老干部信箱,让老干部参政议政有了新渠道。
这些离休或退休的老干部在这次座谈会中既得到了里子又得到了面子,自然是对汪强看法大幅飚红。毕竟此前无论是白路强主政,还是肖正平临时主政,对老干部都采取彻底忽视的态度,能受此礼遇,可谓是受宠若惊。
这些老干部,一个筋连着筋,骨肉连着骨肉,在整个华东官场都有着相当的关系,他们的好评,代表着汪强在一个庞大的网络树立起好名声。
他们甚至直接给中组部、国务院、党中央办公厅写信打电话,表扬新任的汪书记,体恤民心,关心干群,励精图治。平易近人。
体恤民心,关心干群,平易近人这三点可谓名副其实。汪强对这些老干部嘘寒问暖,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甚至拥抱,没有半点架子。
而励精图治,则是得益于汪强的直抒胸臆。汪强天生是一个演讲家,他豪气干云,慷慨激昂,说到激动处,敞开衣襟的胸脯起伏不已,眼中射出坚定而执着的光芒,感染力极强,搞得这些老干部热泪盈眶,其中几个心脏不好的,差点晕厥过去,连忙大吃强心丹。
“高瞻远瞩,壮志凌云,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大丈夫也!”
一位前市委组织部长握着汪强的手如是感慨说。汪强满脸带笑,连连谦虚:“哪里,哪里!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更何况各位都是革命的老干部。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只要我们市委、市府愿意听取老干部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一定能取到好经,将东海的建设发展上去!”
这些老干部一向体味着人走茶凉的凄凉,今天终于扬眉吐气。回家后,一个个心情畅快,激情澎湃,有的在家里大肆宣扬新任市委书记的英明,有的更是直接给中央部门汇报情况,将汪强夸得简直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在第一个冲击波放出去后,汪强又在市委宣传部长赵达华、常务副市长莫北雄、教委主任沈平章的陪同下,走访了黄浦区、卢湾区几所小学,察看了学校软硬件情况和教学情况,并提出了两点要求:
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安全是重中之重,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一个家庭六个大人仅仅这么一根幼苗,交给学校手中,学校就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
要确保孩子的营养和卫生条件,杜绝发生群发性疾病。学生之间接触很亲密,流行病容易在其中传播,所以学校必须在这方面加大监控力度,加大投入力度。
关于安全。汪强道:“我看美国都有校车制度,校车比警车、救护车都更受尊重,前后甚至安装尖锐的长刺,直接狙击威胁物体,确保校车安全。我们东海能不能借这次世博的机会,也开设校车?那些地方有条件,那些地方需要协调,那些地方需要政府投资,那些地方需要社会力量投入?这些希望政府和教委拿出一个可行性报告,如果确实能实施,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