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元昌帝就后悔了。
当那御史拿出两本有些差异的《闺范图说》,又详细解释了两本同名书内容的区别。
而这名御史敢在早朝上就如此与元昌帝对着来,当然不会是毫无准备,早在之前就将新版《闺范图说》的来查了个一清二楚,原来竟是郑贵妃自吹自擂之作。
那么,一个宫闱妇人,如此苦心的编了这样一本对自己竭尽称赞之能事的书册出来,还让其在江南富庶之地广为流传,这其中又安的是什么心?
不用那名御史多作解释,群臣心里自然就有了答案。
而说完这些,顶着元昌帝那张铁青的脸以及凌厉的视线,这名御史不仅不害怕,反而还继续弹劾起大儒许坤来。
《闺范图说》原就是许坤所作,可如今却改版成这等模样,莫不是许坤辞官之后不甘这样平淡终老,所以选了宫里的郑贵妃以及宁王来投靠?
结纳宫闱,这可不是等闲之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62章 愤怒
这次早朝就在那年轻御史的慷慨激昂,与元昌帝的怒而退朝之中结束。
几乎是群臣才出了宫,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京城,更有许多人出于好奇想要寻了两版的《闺范图说》来看。
可是《闺范图说》本就只在江南周边流传,在京城就算想要寻上一本都难,更别提还是两版的。
也有那等脑子转得快的书商,得知这件事之后用最快的速度从江南搜集了大量《闺范图说》新旧两版,然后在京城吆喝开了卖。
别说,还真的就惹来了众人争抢。
《闺范图说》图说一书也由此正式出现在京城人的眼中,而与此同时,那名御史弹劾大儒许坤借《闺范图说》讨好郑贵妃且结纳宫闱的消息,也由南北往来之人的嘴传到了江南。
许坤的大儒之名可不是白来的,江南之地多文人士子,而许坤在这些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更是极高,听说远在京城竟然发生了两版《闺范图说》引出来的事,这宫中后妃踩着大儒的背抬高自己也就罢了,竟然还有御史弹劾许坤借此结纳宫闱?
江南才子们齐声嗤笑了一番。
《闺范图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江南等地流传,可这新版的《闺范图说》却是最近才现世,许坤又一直都在江南开了书院专心育人,他如何有那个时间和心思去与宫中的郑贵妃勾结?
这个消息当然也传到了许坤耳中。
许坤虽然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但为人却是最刚正不阿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自知不能适应官场之后辞官回归故里。
平白受了此等冤屈,还叫人将自己与那等妇人联系在一起,许坤当场就被气晕过去,然后立即就让人收拾行李,一定要亲自进京向元昌帝讨个公道。
江南文人士子本也替许坤叫屈,见许拖着这老迈的身子都不惧远上京城,自然也跟着群情激愤。
原本只是许坤一人要进京,到最后竟然发展成了江南文人士子成群的往京城里涌。
这么一件小事,也就由此变成了大事。
自然有江南的官员将此事上奏了朝廷,元昌帝得知江南文人士子们竟有这样的异动,又是恼怒又是头疼,连下了几道圣旨以示安抚,更言明并未有将此事牵连到许坤身上的意思,而且会严查此事,定要给大儒许坤以及江南文人士子一个说法。
到最后,无论是许坤还是那些激愤的文人士子,他们的京城之行到底还是未能成行。
不过,郑贵妃这个人由此彻底得了江南文人们的厌恶,这却是事实。
而京城,关于这件事也由锦衣卫紧锣密鼓的严查。
郑贵妃和其兄郑国泰当初谋划此事时,哪里能想到这件事到后面会掀起这样大的风浪,正因为预料不及,所以郑国泰在找人做这件事时,无论是重新编写新版《闺范图说》还是让人带往江南等地,虽然做得也算是隐秘,却也真的经不起查探。
没用多久,事件事便也就摊在了天下人眼中。
得到锦衣卫查出来的结果,元昌帝又一次在早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