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领导力沉思录 > 第14部分(第3页)

第14部分(第3页)

郭士纳是一个例子,我喜欢他关掉投影仪这个例子 。我想这是个完美的说明。他创造了这个小故事,比任何备忘录都流传得更快、更有力、更清晰。是的,我认为有些CEO非常擅长创造故事。

刘澜:现在有些教经理人和CEO怎样讲故事的培训。你觉得这会有帮助吗?

科特:哈佛商学院有一个一星期的高级经理人员课程,其中有一天时间教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讲故事。这多有价值?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但我想经理人学习一下也没有坏处。每个人都讲故事。如果一个经理人讲得很少、很糟糕,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如果成本不是很高昂,也许不是一个坏主意。

四、怎样的故事才动人

刘澜:关于如何讲一个好故事,你有什么建议吗?

科特:首先是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你讲一个故事,一定要有中心思想。你要清楚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其一。很明显,故事要动人,需要有趣、好玩、戏剧性,这是其一。人们需要跟其中的角色产生认同,这是其一。我想,大多数故事需要有开头、主体和结尾,我是说有一个结构……我想故事专家应该知道很多,我不是。不,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我还没有分析过故事的本质。

刘澜:在我看来,戏剧性是好故事的一个要素。我可以跟人讲我跟科特见了面,但是如果我跟人讲,科特在谈话中间为了说明某个道理,突然起身在钢琴上弹了一段,那更加令人难忘。

科特:对。

刘澜:那是戏剧性。

科特:对。

刘澜:郭士纳那个例子,也是戏剧性。

科特:对。这也许是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想的一种区别。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体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故事——称作案例——的基础上。我想是因为那个时候,有人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好的教学工具。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3)

刘澜:我想是因为那时的院长来自法学院 。

科特:对,但他不是第一任院长——你知道得很多。如果你看那些写于早期的那些案例,跟今天大不相同。当我在1972年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员时,还在使用五十年代留下来的一个著名案例,只有两页长,没有数字,是“在某种情形下,弗雷德做了这个、那个,他该怎么做”这种意义上的故事。这些现在没有了。今天的典型案例很厚,充满数字,很乏味。

刘澜: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

科特:是的,并不总是如此,如果写的是一个戏剧性的公司,或者写的是一个戏剧性的问题或者解决方案。

刘澜:不过开头总是一个吸引人的场景。

科特:那是从早期的案例学来的,成为了案例写作法的一部分。不要随随便便开头,而是用一个读者能够跟人物认同的场景开头,然后再进入细节。这个没有消失,倒是个有趣的事儿。

案例仍然是故事。但是让我们这么说吧——谁是讲故事的好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即使他想教梦工厂的员工一些管理知识,他不会觉得我们的案例是好故事。我们仍然在案例中使用故事,但是已经很不像故事了,或者说,跟以前相比更不像故事了。这跟课程设置有关,跟侧重分析的知识结构有关,跟经济学家占领了商学院有关。

五、《冰山在融化》的新意

刘澜:我们再说说《冰山在融化》。你是说这只是新瓶装旧酒吗?

科特:也是,也不是。很大程度上,它是《领导变革》和《变革之心》。它加入了跟人物个性相关的一些新东西,用了不同的组合和载体,包括视觉要素——里面的图片不是随便加进去的。

刘澜:关于人物个性,你指什么?

科特:《领导变革》和《变革之心》两本书,都没有谈到具体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个人。最接近的是在谈到“建立领导团队”时,提到需要多样性的角色来赋予你做事的权力,但是相当抽象。

这本书走得更远,并不只是举例说明,而是探索了不同个性的人物在变革过程中的贡献,如何在一定的时刻、以自己的方式提供各自的领导力。

在达拉斯有一家公司,经过我的同意后,把这本书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