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偃举双手赞成。
于是,全体通过。
为什么要把孙周弄回来?因为孙周只有十四岁。十四岁的孩子,好忽悠。
栾书一定没有认真学习过历史,栾书一定不知道郑庄公的故事。
十三岁的孩子都那么厉害,十四岁的难道就不行?
如果栾书见过孙周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去迎孙周了。
不管怎样,栾书派出荀罂和士会的二儿子、也就是士燮的弟弟士鲂两人前往伟大首都,迎请孙周回来继位。
要说栾书还是个比较厚道的人,没有像当初赵盾派赵穿去迎接晋成公那样派自己的人去,而是派了荀罂和士鲂。
郤至没有杀害厉公,把孙周弄回来。却是栾书杀害了厉公,把孙周弄回来了。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往往来揭发别人要做什么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想要做什么。
荀罂和士鲂到伟大首都拜见了孙周,之后两个人就知道这个小孩不简单,今后要老老实实做人了。
孙周随着两位大夫回国,来到清原这个地方,晋国的卿大夫们就已经在这里迎接了。这个时候,孙周还不是国君,因此在级别上与卿相当。所以,大家基本上也就平起平坐,开了个恳谈会。
栾书先来了一段开场白,说了一顿什么“历史的重任历史忄生地落在了公孙周的身上”等套话,最后欢迎孙周发表讲话。
十四岁的小孩要说话了,通常,十四岁的小孩看见这个场合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可是,孙周不是通常的小孩,他是孙周。
“各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还能回到自己的祖国。现在既然到了这一步,只能说是上天的安排。人们之所以拥立国君,就是为了让他发号施令。如果立了国君而又不听他的,那要这个国君还有什么用呢?如果我当了国君却没有什么成就,那是我不够材料;如果立了我而又不听我的,那就是各位的过错了。立我还是不立我,取决于在座各位。如果你们认为我不行,那我立马就走;如果认为我还行,那今后就要听我的。是扶立一个好国君以延续晋国的霸业,还是任由这个国家衰落下去,都在今天了。现在,各位作决定吧。”
孙周话音落下,整整三分钟没人说话。
谁能相信,这样一段话出自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嘴中?什么叫不卑不亢?什么叫从容不迫?什么叫怡然淡然?什么叫胸有成竹?
“您就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国君啊,我们都听您的。”卿大夫们异口同声,他们服了。
“那好,我们对天盟誓。”孙周趁热打铁。
于是,孙周与卿大夫们歃血为盟,歃什么血?诸侯用牛耳,卿大夫用又鸟。《史记》:刑又鸟与大夫盟而立之。
孙周随后前往曲沃朝拜祖庙,然后到新绛登基。
孙周,现在是晋悼公。
“主公,夷阳五等人是厉公余黨,心怀不满,恐怕不利于主公,建议灭了他们。”栾书提出建议,想要借此表示忠心。
“不必了,还没登基就杀人,容易人心不稳。这样吧,把他们赶走就算了,你看怎样?”孙周拒绝了栾书的建议,不过给了他一个台阶。
就这样,晋悼公赶走了夷阳五等七人,既表现出宽容仁慈,又铲除了潜在威胁,还没有得罪栾书。
晋悼公为什么如此之聪明睿智?有一个说法,如果家中有兄弟的话,一个特别聪明,则另一个通常特别傻。晋悼公就是这样,他家中还有一个哥哥,极傻,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
——雷霆新正攵
二月一日,晋悼公正式登基。
“各位,自从襄公去世之后,晋国就黨争不断,大臣们为了权力和家族利益而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导致国家混亂,国力衰微,国际形象损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