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CJ归CJ,危及时刻,项羽还表现出一个优秀将领所具备的才能和素质。
他简单的做了一下形势判断,认为这齐王只是弹丸之地,这里的叛乱不足为虑,刘邦暗度陈仓平定三秦,现在又挥师南下,看来刘邦这是摆明了要和他争天下了,那里才是重中之重。
项羽当机立断,给了殷王司马仰这样简短有力的回付:援军马上就到。
司马仰接到项羽的回信后,如同溺水的孩子抓住了一根稻草般欢心鼓舞,他握着这张“免死护身符”,充分做好了坚守朝歌的准备。
他当时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等项羽兵一到,汉军便会兵败如山倒,到时候他就会因为坚守抗敌有功而得到项王的嘉奖。
刘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你想立功是么?我偏不给你立功的机会,乘项羽还没来我先撤,就是让你无功可立。
司马仰眼见汉军一夜之间走的无影无踪,煮熟的鸭子岂能让他飞了。立功心切的他一声令下,手下的士兵便争先恐后去追汉军。
追了一程又一程,踏了一山又一山。追到了大半天,司马仰不由纳闷了:这汉军难不成学了遁隐之术么,怎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
“看来这次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司马仰感叹着,突然发现他们此时已追到一个险峻异常的山谷里。
接下来和我们看《三国演义》时经常看到中了埋伏的人所说的话一样,司马仰说话了:“此处山高路险,如有埋伏,如之奈何?”
按照常理,这个时候发这样的感概多半是没有用的,只是为了渲染一下气氛。
果然,司马仰话间末毕,只听见一声炮响,汉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涌出来了。
司马仰直到这时才如梦方醒,上了汉军的当了。
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摆在司马仰面前只有一个字了:逃!
事实证明逃跑也可以看出一位将领所具备的素质。比如说司马仰他可以一路狂奔,也不知道踩死了自己多少士兵,终于一马当先,第一个到达目的地——朝歌城下。
“快开城门!”
然而,城门还没打开,樊哙已经追上来了,他先使出偷学过来的项羽的“狮子吼”功夫把司马仰震的云里雾里,然后轻而易举着生擒了他。
第十六章:风流的陈平
要花要收藏。。。。。。。
………
(2)深思熟虑的刘邦
大殿里,刘邦正对韩信的妙计称赞有加,见司马仰押上来了,他赶紧迎上前,亲手为他松了绑。
然后进行了攻心之战。
晓知以礼,动之以情。
一个败军之将,除非骨气硬的可以不在乎生死外,否则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和司马仰一样,拜倒于地说道:“臣愿降于大王!”
OK,刘邦等的就是这句话。
就这样,刘邦不多久就连降了塞王、翟王、河南王、魏王、殷王等项羽封的“准天王”。
在祖国江山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下,刘邦下一个目标已瞄准了项羽。
当然,出发前他还对自己的后防进行了必要的防备。他知道只有自己后方稳定,将来和项羽决战时,才可以进退自如。
刘邦后防的事主要归纳如下:
1、他派了一些将领奔陇西、北地、上郡的边境之地,在那些地方设置了郡县制度,不但稳定了那里的人心,而且还进一步壮大的大汉的国土和实力。
2、派人去修西北边锤的“河上塞”。
前面已经提到过,当年秦朝名将蒙恬是一名了不起的抗匈奴的名将。他不但多次打退敌人的入侵,还在西北部修建了“河上塞”。
此时“河上塞”的成功修复,便能很好的防御匈奴的突然入侵。
这两件做好后,刘邦的后防便稳如磐石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