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明朝的死弯儿 > 第4部分(第3页)

第4部分(第3页)

大明无人了。

被打怕了,也被阴谋算计怕了。从杨镐、熊廷弼到袁应泰、孙承宗,宁远成了他们——这些东北最高军事长官生命中的滑铁卢。

再也没人敢来了,也再派不出人来了。聪明人都在紧赶慢赶地替魏忠贤建生祠,只有文臣袁崇焕,带着满腹的八股学问,从京城赶到了荒凉的宁远,准备保家卫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节两个人的豪赌(2)

这是1626年的宁远,这是袁崇焕的宁远。

结局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努尔哈赤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回去的,身后是他用皮革裹的几千将士的尸首。

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这是努尔哈赤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也是他最后的滑铁卢。此后不久,他悲愤交加,病死在沈阳。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袁崇焕打死了努尔哈赤。

袁崇焕由此成为大明军界的一匹黑马。接着,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卷土重来,为父复仇,却先后在锦州和宁远连遭败绩。袁崇焕成了大明王朝不倒的伟哥。

这让熹宗找到了一个帝王的自信。他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

但很可惜,袁崇焕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宣布退出大明军界和政界。原因是有魏党中人上疏弹劾他。弹劾理由是袁崇焕暮气沉沉,不堪重用。其时,熹宗已病入膏肓,魏忠贤替他朱批了这份奏疏。袁崇焕引咎辞职。

当然了,崇祯是不会让袁崇焕闲置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伟哥,崇祯朝尤甚。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把辽东军事全交给他了。袁崇焕重新站在了宁远城上,这让崇祯徐徐打开他的盛世蓝图有了足够的底气。

这一回,崇祯之所以急着召见袁崇焕和他讨论平辽的事,是想让军神袁崇焕给他一个准信:边患何时可除?大明中兴急需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

崇祯看向袁崇焕的眼神是那样的急切,就仿佛把整个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生死存亡都交付给他了。

袁崇焕被一个帝王如此深情地注视,一种男人被信任的豪情油然而生。他伸出五个手指头——这是军神的手指头啊,一个个长得是那么的有风骨:五年。给我五年时间,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袁崇焕说完这话,整个大明王朝突然停止了呼吸。紧接着,站在一旁离袁崇焕最近的内阁诸臣韩、钱龙锡、李标等长期浸淫官场的人纷纷向崇祯道喜,说是天佑大明,中兴有日。

崇祯也很高兴,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和袁崇焕说了许多类似于拜把子的话。袁崇焕便一下子有了英雄的感觉,一一接受各位同僚的祝贺。

但是,就在举朝欢庆的时刻,有一个人却悄悄皱起了眉头。他就是兵科给事中许誉卿。

有一种人做事能力不怎么样,但是观察能力很强。

许誉卿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大明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太知道大明真实的军事能力是怎样的了。

在万历末年萨尔浒战役明军一败涂地之后,大明与后金的力量对比就此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大明节节败退,后金攻城略地,已呈坐大之势。五年时间平辽?笑话!能守住锦州和宁远就不错了!

你袁崇焕是有两把刷子,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太多了。许誉卿决定提醒袁崇焕,跟皇上一定要实话实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兵部尚书也不能打诳语啊。

虽然表面上镇定自若,袁崇焕还是被许誉卿的分析惊得心跳加速。的确,作为资深的军事观察家,许誉卿对大明真实军事能力的观察远在袁崇焕之上。许誉卿也是厚道人,并不想拿这件事对袁崇焕怎么样,他只是提醒他,一个男人必须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五年之后,也许用不了五年,皇上绝对会对他今天在朝廷上说的这些话作出反应。

这反应可能是平和,但更可能是激烈的。许誉卿用辞含糊,但意思不言自明。

袁崇焕不禁为自己在皇上面前浪言以对的轻浮举止而有些后悔了。袁崇焕重新找到崇祯,心事重重地坐到他面前,一时不知该如何话说从头。

袁崇焕突然想他如果今天悔诺的话,那也许当场就会死得很惨。也许人生就是患得患失,就是首鼠两端,但说到底人生是没有退路的。不错,皇上是跟你说过许多拜把子的话,但皇上天恩莫测,雷霆雨露那是瞬息万变的事。皇上真要跟你拜把子那也是有前提的,这前提是你袁崇焕只用五年时间就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