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喊话没有用处,他不得不跳出来。见众人都盯着小楼。他干脆爬上了马车车顶。
“诸位请让一下,我有要事要见柳先生。”
“你是什么人。柳先生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我们都是要见柳先生,都想知道北面战况如何了!”
“正是,我们一大早来此,便是等着柳先生的消息,今日又是速报出刊之日,当有消息传来!”
被尊称为柳先生的,乃是柳如是。一介女子,被人尊称为先生,那是了不得的成就,大伙一来是敬其才华,二来是敬其文章中展示出来的风骨气节,三则是敬她的眼界与远见。
只有柳如是自己明白,她能有这些,全是俞国振栽培出来的结果。
现在全金陵的人都知道,柳如是的《民生速报》消息最为灵通,天下大事,往往发生后五七天,便能在《民生速报》上看到,比如说北面的大战,南海伯在山‘东每一次大胜,两日后便会在速报上出现。而且战况描绘活灵活现,在作者署名上,也有“鄙报随军记者”这个让人一看就懂的称呼。…;
《民生速报》竟然派了人跟随虎卫,亲身参与了这种大战!
一想到这个,年轻的书生就不禁热血沸腾,投笔从戎的事情他们或许不会去做,但亲眼目睹一场卫国之战,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我便是接到北面战报的人,大捷,大捷!”站在马车上的人大声道:“南海伯领虎卫与登莱总兵孙临合军,于天津府外海河之畔大败建虏。建虏伪王多尔衮伤窜,建虏太子豪格毙命,建虏骁将谭泰、图赖等以下五十余将被毙,各级官长四百一十七人已死,建虏阵亡总数为三万七千七百四十三人,救回百姓二十七万余人!”
一连串的数字,让众人目不暇接,而当听说有二十七万百姓被救回之后,更是一片欢呼。
他们听到的只是数字罢了,却不知道,建虏掳获四十余万百姓牲畜,至少杀死了两倍于此数的百姓。山‘东、京畿一带,城垣残破,几近崩摧,而百姓也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苦难之中。
“更大的喜事还在后头——”那车顶上的年轻人说到这,声嘶力竭地吼了起来:“建虏伪皇黄台吉,见豪格之尸后,活活气死!”
“什么?”原本就是一片喧哗之中,即使此人声嘶力竭地喊,也没有多少人听清。
“静下,静下,听他说,还有什么!”
众人渐静下来,车头上的人振臂道:“黄台吉死了,是被南海伯气死的!”
哗的一下,他耳畔就是风暴一般的声音了。
这声音掀起的浪潮,穿透了玻璃窗子,进入了小楼中的李广堰耳中,她看了柳如是一眼,柳如是还是凝神提笔,用着小楷在写什么东西。
“如是妹妹倒是静得下心啊。”李广堰半是夸耀半是羡慕地道。
“跟着官人久了,什么大事都见过,就不至于太过大惊小怪。”柳如是笑了笑,双眉一挑:“其实我很想去当随军记者啊,可恨官人不许,否则我如今就在他身边了。”
李广堰浅浅一笑,外头的传闻,她当然也听说过,她甚至知道。俞国振每次来金陵。也确实是宿在柳如是房中。
只不过她也被卷入传闻里,实在……有些让她心情复杂呢。
望着英姿飒爽的柳如是,她仍然是有一半羡慕地道:“那是南海伯不舍得呢……外头怎么闹得这么响?”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使女在外道:“两位姑娘,顾先生来了!”
“战报传来了。请顾先生进来。”
很快,方才站在车厢之上的顾先生便出现在二人的面前,他一脸兴奋,挥舞着手中的纸:“柳先生,大捷,前所未有的大捷,连建虏伪帝黄台吉都气死了,南海伯已经救出了百姓!”
“忠清,你说什么?”
忠清乃是这位顾先生的字。他名绛,乃是昆山人,也属复社。只不过如今复社隐隐有分道扬镳之意。复社如今分为三派。一派是张溥、吴昌其为首,积极于功名。对于新襄提出的民族主义与实学主义两面大旗不以为然;次派则是以方以智和这顾绛为首,竭力鼓吹民族主义与实学主义,特别是顾绛,原本在复社时便与同乡归庄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在接受民族主义和实学主义后,便找了方以智,毛遂自荐要为柳如是弟子,自制一印“青山门徒”,一时之间也传为美谈;第三派则以陈子龙等为代表,算是中间派,面对复社日益分裂的局面,他们也甚为心痛,却无可奈何。…;
年轻的士子中这种分化就更为明显,甚至有复社中人为此反目斗殴者。
“竟然……有这般战果!”柳如是也不竟讶然。
旁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