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赞同并鼓励他暂时搁置留学,把全部精力用于创业,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说只有美国才有?至于我为他留学付出的那些心血——不就是要他成功吗?成功已经在他手中,我还废什么话!
但是他的父亲一定要他留学。父亲的意志如泰山般不可逾越。
父亲心里想的是:一定要留学,老子让你留就得留。徐老师心里想的是:为什么要留?儿子心里想的是:留为什么?结果儿子被迫留学,现在我已经不和他们联系,所以去向不明。我希望他成功,爸爸骄傲。
虽然孙小光留学回来,也可以成功,也可以挣钱,甚至可以挣更多的钱(我希望如此),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但一个创业的机会在手上,而且已经获得了成功,眼见得可以在二十二岁时,就挣到人生第一个百万?提供十几个就业机会,为什么非要放弃不可?!对钱有仇吗?挣到手再把它施舍给我!或者其他更需要的人岂不更好吗?……
孙小光眼看无法说服他父亲,就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我身上,企图让我来做说服工作。
我本来也信心百倍,徐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谁能抵挡?但和孙父见面之后,却折戟沉沙,惨败而归。新东方是我的,孙小光是人家的。我只能回来继续鼓吹我的思想,而眼睁睁看着孙小光走一条他自己也不想走的路……那场景,配上二胡曲“江河水”,可以拍一部悲剧。
我失败了,而且我在家乡还遭到了包括我妹妹在内一些朋友的批评,大意是:人家有人家的追求……你烦什么?
可是,毛主席有毛主席的追求,邓小平有邓小平的追求。我走的是邓小平路线,不走这条路线,就抓不住老鼠、或者会把煮熟的老鼠又放跑了。虽然你后来也许也能抓住老鼠,但你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老鼠放弃,追求明年的老鼠?我真不理解这些逻辑。
要知道,猫是手段,老鼠是目的。学历知识是手段,服务、应用、成功、幸福才是目的啊!创业成功,就意味着人生目的之实现,为什么要放弃到手的万里挑一的成功,要追求那些人人都在走的路子呢?
想起俞敏洪。在他创办新东方之初,终于拿到了梦想已久的美国奖学金。但他想了一想:去美国,新东方肯定没了;不去美国,美国暂时不会被伊拉克占领……我自己到底要什么——新东方!于是,俞敏洪的新东方就没有关门。
弃留学,追梦想,中国出了个俞敏洪……(老俞,看到这段给我加工资!)
时至今日,我依然叹息孙小光这孩子失去的一百万、二百万、三千万……美国的比尔·盖茨、迈克·戴尔、斯提芬·乔布斯……这些技术精英,他妈的都是退学的啊……
新年期间在家乡想到那孩子,依然痛惜他失去的中国机会和人生财富。我认为这是我的失败——因为我不能改变他父亲的观念。但是,我会为了我的理想奋斗到底!
我的理想是什么——反对留学无意识,反对学历至上论,反对知识目的论、反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价值观,鼓励大家积极捕捉市场机会、商业机会、成功机会、中国机会……
直到就连我的家乡亲友在内的全国人民都理解这一点。
(附言:孙小光现在哪里?我很容易就会得知,但我故意不去知道。因为在我的建议被否决之后,我们的咨询关系已经结束。即使孙小光今天成为了李彦宏第二,但当时放弃的机会,谁能说他错过的不是陈天桥第一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失败的咨询案例(2)
选择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选择。我说的咨询“失败”,指的是我和孙小光与他父亲在价值观上交锋的失败,以及价值观指导的人生选择的失败,而非指孙小光具体的奋斗结局——我当然希望最后走了留学之路的小光获得成功与幸福!)
反对父母专制,提倡个性独立
lorraine在《一个失败的咨询案例》后发表回帖:
父母官想必对创业机会不甚稀罕。即使孩子留学回来,找个切入点从头创业,人脉资金估计也不是什么困难。父母希望孩子多点知识多点异国阅历也很可以理解。
所以徐老师不必郁闷。命运要自己奋斗,而机缘却因人而异。有能力的人,有斗志的人,只要他是正向的吸取他所经历的,成功是早晚的事情。不会因留学几年就耽误了一辈子的事业。
“即使孙小光今天成为了李彦宏第二,但当时放弃的机会,谁能说他错过的不是陈天桥第一呢?”
说得精彩,只是倒过来说,也未尝不可。何况财富对每个人来说含义都不相同,也许留学回来,他不再后悔,他有了新的逻辑去体会他自己所经历的。我们祝愿他成功,要祝愿他以他的方式成功。那就是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金钱、创业都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徐小平回应:
“父母官想必对创业机会不甚稀罕”……
这就是我反对的思维。以及我反对的父母专制。我在《图穷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