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张春桥传 > 第33部分(第3页)

第33部分(第3页)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九七四年三月三十日上午,一辆接一辆小轿车停在“红房子医院”大门口。

到了下午,小轿车越来越多,差一点把方斜路堵塞了。惊动了公安局。民警在“红房子医院”大门口忙碌着。便衣警察在小轿车间巡逡,不时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行人。

不言而喻,这儿出了非常事件。

三楼手术堂,湖绿色的墙壁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白大褂”们忙碌异常。

据现场记录,当时拥立于手术室的“白大褂”,仅本院的便达三十三人。

上海各医院的名医、教授,一个个请来了。

上海第一医学院领导、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领导,一个个赶来了。

虽然在上午十一时,病人已开胸进行心脏按摩,仍毫无起色,抢救无效。可是,在场那么多人,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说:“停止抢救。”

一直到下午三点二十分,这才由市领导发话:“结束抢救!”

医生和护士们这才缓了一口气……

“红房子医院”突然出现的非常事件,惊动了“康办”。那个“办”设在上海康平路上。“康办”成了中共上海市委的代名词。

上海“康办”与北京“钓鱼台”之间的长途电话接通了。徐景贤压低了声调,以便送入话筒的声音带有一种沉痛感:“春桥同志,我向你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

徐景贤的话还没有说完,张春桥的声音便在电话耳机里响起,“我已经知道了!”

显然,耳目众多的张春桥,早已接到报告。尽管如此,徐景贤还是详细汇报了如何组织抢救的情况:“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说毕,徐景贤拿起了铅笔,毕恭毕敬地问道:“春桥同志,后事怎样处理,请您指示!”

徐景贤的铅笔,刷刷地记下了“春桥同志三点指示”:

“丧礼要尽量简朴,不要超过一般的工作人员:”不要去整出这次医疗事故的医生;

“不幸的消息暂时不要告诉母亲,以免她受不了。不过,估计也瞒不了多久……”

徐景贤见张春桥无责怪之意,松了一口气。他不敢怠慢,立即把“春桥同志三点指示”向下传达。

消息传到“红房子医院”,顿时,劳累了一天的医护人员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春桥同志到底是中央首长!到底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春桥同志作为家属,这样高姿态,真难得!”

一时间,有口皆碑,“春桥同志”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仿佛他那双三角眼里射出了大慈大悲的目光,他一向阴沉沉的脸忽然漾起了和蔼可亲的微笑。

善良的人们很难理解他阴暗的心理,爽直的人们无法捉摸他九曲肚肠。他像黄鳝一样滑,又像蛇蝎一样毒。他除了作了那“三点指示”之后,从未公开对非常事件再作表态。然而,他的意思,却不断通过他的妻子、他的亲属透露出来。他的意思表露得明明白白。却从无任何把栖落在别人手中。

后来,当王秀珍到上海兴国路“慰问”张春桥之妻李文静的时候,李文静拿出一封张春桥写给儿子的信。王秀珍读罢这封切齿之声可闻的信,立即明白张春桥的“三点指示”全是欺人之谈,而他的真正的“指示”清楚地体现在给儿子的信中。

其实,他的家书中的话,并非写给儿子看的,分明是讲给“马徐王”听的(上海人早已习惯把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合称为“马徐王”——因为他们仨同坐一凳,同出一气。)

王秀珍赶紧掏出笔记本,想抄下“春桥同志指示”。文静立即笑眯眯地收起了信。因为她知道,张春桥是不愿留下“痕迹”的——他以“家书”形式披露他的真正意图,其目的就在于不授人以柄。

王秀珍收起了傻乎乎的笑容,明白了文静出示“家书”的目的。

王秀珍一回到“康办”,立即把记忆中的“春桥指示”转告了马天水、徐景贤。

“马徐王”岂敢怠慢!

腥风血雨顿起,刀光剑影毕露。一场大祸降临在“白大褂”们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