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张春桥传 > 第13部分(第3页)

第13部分(第3页)

杨子荣可以从容地脱掉大衣。脱大衣要注意方法,不能顺便一放,杨子荣可以搞一个姿势,表现隐蔽自己。

白茹要急着去救孩子,可以用葡萄糖合炒面,给孩子吃。

演员中没有一个搓手表示天气冷的。

小分队要改名字,小分队是苏联的称号,当时东北常用的是剿匪队或追剿队。

光是“有言必录”、“句句照办”还不行。江青常常坐一个主意,站一个主意。

昨儿个这么说,今儿个那样讲。辛辛苦苦、战战兢兢的张春桥,少不了挨她的剋。

难忘、难忘,《智取威虎山》折腾了一年多,江青在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再一次看了,竟批评起张春桥缺乏“牛劲”,使张春桥捏了一把汗!

江青那天的讲话记录,依然是张春桥整理的。她对上海“基地”的批评,火辣辣的:

上海是一个战略重地,各方面进步很大,上海人民是有革命传统的,但是,京剧弄不好,恐怕是:

一,劲头用得不对;

二,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改;

三,缺乏点牛劲。

我是外行,但是还有点牛劲,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文艺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

不达到目的,难下火线。医生命令我休息,可是放不下心。……

《智取威虎山》的问题是一平、二散,三乱。要收缩。

去年看还满新鲜,今年看,不新鲜了……

唉,唉,去年六月,毛泽东和江青看了《智取威虎山》,鼓了掌,说了好,和剧团合了影,张春桥喜开心。今儿个怎么“不新鲜”了?!她的讲话的口气,是那么的不满意。张春桥的脊背都冰凉了!

要知道,在那光度不足的剧场里,她一边看《智取威虎山》,一边喋喋不休地品头评足,那每一句话都变成文字,记在张春桥的本本上。她的每一条“指示”,张春桥都坚决照办。怎么又落了个“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改”?!

过了四十天——一九六五年六月七日,江青在上海看了京剧《海港》。

十一日,江青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接见了剧组,又是泼了一通冷水,把张春桥弄得晕头转向。她的话,叫人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

“戏走了弯路。音乐听了四段,觉得喧宾夺主。细看下来,距离淮剧太远。我很纳闷,同志们说尊重我的意见,可实际上却又不照我的意见做。其实我的意见很明确,曾和张春桥同志谈过……”

听到这里,张春桥的脑袋嗡嗡作响了。她的话已经明白不过,跟你“春桥同志谈过”,你“却又不照我的意见做”!

她像扫机关枪似的,一连串的批评:

“布景像鸡窝,没有一点黄浦江的气慨。”

“主角树得不够。”

“金树英(引者注:也就是后来的‘方海珍’)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怎么那样笑咪咪的样子!服装也不朴素,头发也不像样子。距离人物十万八千里,怎能谈到豪情壮志!”

“首先是剧本问题!”

“我想听听同志们的意见,为什么把戏搞成这样?这个戏把我搞得糊涂得不得了!”

江青这两次发威,把“两出戏的书记”吓懵了!

天知,地知,张春桥心中的苦闷,倘若不是那天偶尔在老朋友面前泄露了一点点,有谁知晓?!

张春桥最为苦闷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