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交通不是很闭塞,路能够修得进去的地区,中华帝国进行专项拨款,让各省农村对自己的道路进行建设。
建设村级道路并非太技术性的东西,一个村来说,可能只要派遣两三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而且还不需要进行全程指导。
指导完这个村,还可以指导另外的村。
一个小组就能指导一大片区域。
不过在修建村级公路的方面,还视地方条件而定先后。
若是该地区,有了基础工业,例如水泥厂、采石场等条件,在材料上不需要长途进行运输的,马上可以从中央专款中申请下去。
不过相关的布局,华东集团早就做了,在各省都形成了建设材料生产基础,不过有些省份还在建。
在政府的号召下,各地农村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路行动,对于那些道路不通的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完全可以充分的动员起来。
很多道路已经通畅的农村地区,百姓富裕起来了,则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新房子,正式告别那些老旧的土房。
各省的省级公路也在加紧修建,很多省份的公路都很好修,在水泥没打之前,先用钩机弄个泥路出来,再铺上沙石,也能凑合着用,只是时间一长就路况不好。
省级公路自然不会那么那么低级,各省此时都在修建沥青公路,成本还比较低,因为沥青是自己生产的,不需要进口。
在公路方面,基本上全国各主要省份已经通畅了,而市级、村级方面,各自又找了工程队或者自力更生等方式,也都在修建道路。
这些道路可能有一批质量不是很好,但却能够通车,使商业活动有足够的基础。
而且要知道的是,修建这些道路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工程车,并非是用单纯的人力建设的,因此建设速度非常快。
有些地方急着要通车,直接用工程车挖出一条路来,什么水泥沥青等以后再说,先能凑合着用再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全国各地的交通情况迅速好转。
随着内燃机的大规模使用,汽车产量逐渐暴增,中国的运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在后世的中国,运输的主力就是汽车,一般民间运货,都不会想到用火车,因为火车太麻烦了。
可能货物要从广东运到东北,都会选择用汽车。
运费成本上升这是肯定的,不过此时中华帝国的油价很低,汽车的运费成本也不是太高,基本上石油都是敞开了用。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缺乏什么能源枯竭的问题。
就例如后世美国要卖石油,那么石油卖完了又卖什么?美国佬自然有其出路,那就制造一种能够生产燃料的水藻,这是一种地球上之前没有的物种,这种物种也非是克隆产生,而是全新的人造生命技术。
人造生命技术,这在二十一世纪已经公开了,其后美国的能源公司就迅速与该实验室签订了制造水藻的合同。
意图很明显,我卖完了石油,我卖水藻燃料。
夏钧作为一个不合格的政客,最不合格的地方就是不懂盘剥,因此他根本不在能源方面设卡。
这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内燃机的应用飞速发展。
华东集团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等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造出来就卖完,成为了当前中华帝国盈利最高的产业之一。
经过几年的建设,各省的交通情况迅速好转。
起码在公路上,已经没有什么阻碍了。
而在水运方面,中华帝国的水运则是最发达的,沿海省份的优势就在这里,毕竟水运是比铁路运输成本还要低的运输方式。
加上此时中华帝国的水运十分发达,沿海省份的经济发达也是地理因素。
随着内陆省份的交通限制的消除,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内陆转移,那些不需要太考虑运输因素的工厂纷纷往内陆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