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路一通,就能威胁到印度了,就可以在缅甸方面取得主动权,不过动武也许只是迟早。”夏钧对段祺瑞说道。
印度号称是英国皇冠上的宝石,英国佬的宝石若被威胁了,自然说话也就硬不起来了。
段祺瑞挂了电话,拿起桌前的一堆工程文件看了起来,现在国防部很多国防工程正在修建。
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西部地区,主要就是交通设施、军用机场、防御工事群
其中以北部的国防工程最多,从东北到西北这一条线上,国防工程简直多如牛毛。
可以从这些国防工程的分布上看出,帝国军部未来防备的敌人主要是沙俄和日本。而帝国在西南地区,要对付的的则是英法,而在华南、东南地区,要防备的则是美国。
基本上,除了德国以外,此时中国已经处于英、法、俄、日、美五国形成的包围圈之中了。
这五个国家里,有四个是协约国成员。
美国和中国一样处于中立状态,但从近期美国的动向来看,对中国已经显露出了不少敌意。
日本是肯定会与中国为敌的,日本的仇华情绪高涨,已与中国成为死敌。
英法两国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帝国正在积极向中南半岛的英法殖民地扩张,未来也必然发生冲突。
至于沙俄,目前好似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但段祺瑞知道,这些正在修建的国防工程之中,大部分都是针对沙俄的,其规模远远大于对日的国防工程。
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可能要单挑五大列强。
想到这里,段祺瑞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夏钧的勇气,也正是他那种让人感觉疯狂的勇气,让如今的中国打败了日本,收复了失地,还夺取了荷兰的殖民地,成立了南洋共和国。
如今缅甸又乱了,听说果敢王国的果敢族就是汉族,果敢国王已被帝国封为‘缅安王’,南方三大军区已向果敢王国派遣了三千尖兵。
从缅甸传回的消息,缅甸英军组织了两次进剿行动,结果两次进剿都全军覆没,此时缅甸空虚无比。
乘着英国在欧战期间谋取他们的殖民地,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手段,然而战后反扑的问题却是让人头疼的。
段祺瑞想不太清楚以后要如何应付的时候,夏钧打电话来让他加紧修筑西藏公路,显然是想用进攻印度来威胁英国妥协。
……
缅甸局势持续恶化的时候,英国从印度调遣的十万英军终于到达了缅甸丽江河口,这十万英军多为印度阿三组成,但英军本土士兵也占据了十分之一。
这支部队本来是要投入到欧洲战场的,但缅甸起火,只能调派到缅甸来灭火。
这支英军的到达,已经是十二月底了,此时缅甸已经乱得一塌糊涂,北部的果敢王国已经快骚扰到仰光去了。
仰光是英国在缅甸的行政军事中心,由于防御工事坚固,果敢王国在缺乏各种重武器的情况下,因此没有对仰光进行骚扰。
果敢国防军总司令刘博琛十二月二十六日下达了集结令,果敢国防军仓促训练出的近三十万土著士兵的乌合之众开始在缅甸河谷中部及北部集结。
中部地区集结了八个师的土著士兵,兵力达到十二万,北部则集结了十一个师,兵力达到十八万。
刘博琛向帝国元首递交了作战战略,缅甸十万英军的反攻,果敢国防军依旧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
整个作战计划即是以十九个土著师与英军在缅甸河谷进行正面作战,这些土著师的战斗力还很差,不过这些土著师因为精神支柱存在,因此战斗意志是有的,在这种作战意志以及军法的维持下,可以做到不溃败,勇敢向前冲锋。
但要想战胜英军显然不可能,因此战略上则是且战且退,在损失八到十个师的情况下退到北部山区边缘。
在且战且退的期间,果敢国防军再动员二十万土著参战,等待英军来到北部山区边缘时将其诱入山区。
如果能够成功将英军诱入山区,那么就很好打了。
如果英军不进入山区,则以四十万的兵力对英军进行合围,然后用人海战术围攻英军,把英军的弹药补给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再由果敢国防军正规师进行突击,从而消灭这十万英军。
这个战术是刘博琛曾经在军校里学的,那时候正是元首给他们讲的作战方式,只适用于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
而且提前是必须是在采用人海战术的同时,士兵必须有精神信仰,同时在作战当中必须有其他大国的支持。
这种作战方式实际上只适用于亚洲的一些国家。
缅甸此时正好有一定程度上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先在精神信仰上是解放缅甸人民的旗帜,缅甸土著肯卖力作战。再则果敢王国背后就是中华帝国这个强大的后盾。
刘博琛因此选择这样的战略,而且选择这样的战略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消耗掉缅甸土著的人口,又让人家心甘情愿的上前线,等日后中国向缅甸移民后,汉人可以取得人口上的主导地位。
再则这样的战略基本上没有失败的可能,因为敌军在不断的胜利之下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且将敌军不断诱入深处,敌军的补给会出问题,到时候只要切断敌军的补给,敌军的战斗力就会骤降。
再以人海战术将英军包围住,英军若是想突围,果敢国防军有三个正规师足以抵挡英军的突围。
夏钧看完刘博琛递交上的作战战略,不由笑了笑,这种作战战略正是后世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两次战争中用来对付美军的。
美军每次都是凭借先进的武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