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授勋是夏钧本人,晋升中国上将,封号建威、华东王,对夏钧进行授勋的是北洋外交官唐绍仪。
前着建威是武将封号,后者华东王为诸侯封号。
夏钧淡然受之,整个中国当前也没几个反对的,毕竟不是称帝,也没有赋予特殊权力,那些反对派也不是很激烈,很多反对派都开始默认了,以夏钧的功绩来说,封个华东王确实也没什么不妥。
唐绍仪很郑重的将建委将军印、华东王印交给了夏钧,这两个印都是用翡翠玉雕刻,价值不菲。
当夏钧接印的一刻,广场再次沸腾,记者对着夏钧一阵狂拍。
之后轮到华东军其余军官,其中谢葆璋和陈轩宇晋升为华东中将,蔡锷也晋升为华东中将。
蔡锷知道自己晋升为华东中将后不由有些愕然,他没想到自己直接钻到第二线去了,虽然比他原本在北洋获得的将军军衔要低,但实际上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北洋封的是那是空头将军,光杆司令。而华东这边则不同,华东政府这边军官人才济济,就以军事理念方面,蔡锷在加入华东体系后发现自己真的落后了很多。
————
第一更到,12点之前还有一章
第一卷 第二百零四章 国宴,周易
第二百零四章 国宴,周易
蔡锷有些激动的走上台,夏钧向蔡锷颁发了国战勋章,此勋章为本次战争中最高勋章,并且将中将军服交由蔡锷。
蔡锷接过军服后,向夏钧敬了个军礼,夏钧也笑着回了个军礼。
授予蔡锷中将军衔,主要是回报蔡锷能主动融入华东体系,虽然不是完全的融入,但他让出了四川。
从而又为云南的唐继尧做出可表率,使得华东政府所占据的省份上升到了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东、山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西域、台湾、琉球、库页十七个省。
这是华东政府几年下来蚕食政策的极大成功,特别是目前阶段已经进入了爆发式发展的阶段。
蔡锷的识时务,加上本身为人正直,有爱国有抱负,旧式军事技术、理论极为过关,因此授予中将当之无愧。
接下来轮到了少将一轮,少将当中大部分人选都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些都是第三阶层的军官。但刘效国升任少将却出乎了华东军各军官的意料,刘效国之前由于出国了近两年,回国后又调到西域任职,因此在华东军体系中属于边缘式的。
但刘效国的履历却是足够让他晋升少将了,在拉希德阿拉伯期间帮助拉希德家族取得阿拉伯半岛大部分的统治权,为华东政府解决了原本头疼的能源问题。回国后又以铁血手段解决了西域问题。
不管是阿拉伯半岛还是西域,都属于远离华东的区域,因此相比本土任职的军官来说,生活上首先就比较艰苦,功劳加成就像是发津贴一样。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刘效国并非是边缘式的军官,在委员长的眼里同样属于骨干级别。
同样也明白对外扩张的功劳是什么样的标准,刘效国显然就是一直是属于对外的扩张型的军官。
当刘效国走上台阶授勋时,整个人无比振奋,一年前校长和他说过,去新疆的不会比去山东差,果然不假。
“做的很好,没让我失望。”夏钧将少将军服递给刘效国时轻声对他说道:“不要娇纵,继续努力。”
“是,校长。”刘效国身子挺得笔直,对夏钧敬了个军礼。
接着晋级少尉及以上的军官陆续上台由夏钧亲手进行授勋,除了这些军官,夏钧还亲手给立一等功的普通士兵授勋。
让委员长授勋在华东军当中属于莫大的荣耀,是每个士兵的梦想之一。
在授勋的奖台边,是有安排座位的各界名士、代表,他们被邀请参加这次授勋仪式也感觉到莫大的荣耀。
此次是国战大胜后的论功行赏和庆祝,他们能够收到请帖,这就是官方对他们的认可,特别是安排座位,政府发了很多请帖,但能有近距离座位的却不多。
林德宝满面红光的坐在前排,谁能想到当年一个小地主今天却变成了农业大亨,他的农垦公司已经开到南洋、南美洲去了。
就算他现在是商人身份,可同样也是华东政府的元老级人物,属于与委员长共创草业的行列。
此次战胜日本,林德宝知道农垦公司的机遇又到了,特别是台湾的收复,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目前华东境内规模还可能的农垦公司有六家,其中有四家属于第一批发展起来的,其中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