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唯一战胜国 > 第66部分(第3页)

第66部分(第3页)

整个谈判仅用了半天时间,15日下午李盛国打电话到杭州报告夏钧,夏钧听了对这个协议给出了肯定。

三个月时间

这对于夏钧来说够用了,打到北京都不用一个月,他还可以给袁世凯两个月,两个月一过,袁世凯还不能逼迫清廷退位的话,那么他必须采取行动。

……

1912年,这是龙年,春节就快到了,市场上的货物变得好卖起来,华东集团内部也开始做年底结算。

夏钧并不过问,这方面是李诗婧和李盛国经手的,他只看集团各公司上交的报告,诸如可行性报告,以及亏损报告。

可行性报告一般是要开阔新领域,或者采取什么新的经营手段,夏钧有的批有的不批。

亏损报告则是在企业在季度亏损的时候提交的,里面要列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亏损,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或者是政策问题、竞争问题等等,若是技术问题,夏钧会给企业弄到新的设备,以让企业走出亏损。

夏钧对报告的要求就是要简洁,他可没空成天看一大堆繁琐的东西。

李诗婧这边在搞集团年底结算,夏钧则跑到淮安视察精盐厂去了,从湖北返回的第四独立团已经被夏钧调入了江苏,主力就驻扎在淮安,其他则分散在其他地区的油井附近,以保护采盐和采油。

夏钧开着装甲车去的,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到了淮安,主持淮安化工业的是长期负责化学方面问题的专家张程,他是第一批加入这个团体的专家,目前拿着高薪,享受着极好的福利。

夏钧到了淮安他才知道委员长来视察了,连忙跑到厂外迎接。

“生产情况如何?”夏钧一下车便问道。

“一切良好,已经按照委员长的意思,把上个月生产的30万吨原盐中拿出10万吨来加工碘盐,已经生产出8万吨碘盐了。”张程回答道。

进入精盐厂,只见里面的机器正轰轰的响着,一包一包的碘盐正在装袋,雪白的精盐装入塑料袋中,然后经过机器封口,一包500g重的碘盐就变成了成品。

“现在精盐厂生产出的井盐,氯化钠含量达到98,另外还按照委员长的要求加了碘,还有一些加了辛等元素。”张程说道。

夏钧点了点头,抓起一把精盐看了起来,这盐非常细,品质已经是极高了。

“现在生产出几包盐了?”夏钧问道。

“这10万吨原盐生产成精盐,大概是……一亿五千万包。”张程回答道,“已经有近半已经运到各地去了。”

“嗯很好。”夏钧很满意,新年到了,提高民心就得要盐,反正这么多盐,给每户免费发一包,那民心不就哗啦啦往上涨了。

这年头的中国,井盐可是昂贵的东西。

在中部一些地方,人们连粗盐都没得吃,吃的是盐土,里面含硝,对人体伤害较大,西方国家规定,氯化钠含量85的盐不能用于喂养牲畜,而中国连人吃的粗盐都没有达到85,因此讥笑中国人是食土民族。

接着夏钧又视察了制碱厂等化工厂,从视察过程来看,这些化工厂都运转良好,现在大部分化工原料都不需要进口了。

十分满意的夏钧返回了杭州,接着开始安排春节送温暖行动。

这次春节送温暖,送的就是盐,每家每户一包500g重的碘盐,另外再给困难户发20公斤大米,这种无差别送温暖,民心何愁不涨。

为了这个送温暖行动,夏钧还从粮库里调用了一些储备粮食。至于碘盐,这东西真的不值钱,成本低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这次春节送温暖行动,报界很快便开始了跟踪报道。

一包包碘盐发到民众手中,民众不由欣喜万分,市面上的食盐价格可是很高的,而且还是粗盐。

政府送给他们的盐还是精盐,而且听说家了什么碘,吃了可以防止大脖子病。每户人家一包盐,那些不富裕的百姓自然欣喜万分,而那些富裕的,虽然能买得起盐,但政府免费送,还是感觉到一股温暖。

这是一种组织上的关怀,一种从未享受过的关怀,从前的官府只有收税收税,从来不会说送什么东西的。

不过华东临时政府不同,夏委员长可是大好人。

各报纸原本还以为仅是在城市里发盐,不过很快各报纸的记者发现,华东临时政府在农村也发盐。

只要拿着户口本,就能领到一包盐。

当然,这也引出了不少黑户前来补办户口,黑户一向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前之所以不到官府登记户籍,那是出于一些避税的考虑。

现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