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声大震,人们都把他视为一位侠胆义肠、仗义直言的好编辑。
在汉密尔顿和埃文斯的领导下,《星期日泰晤土报》发展出了新闻行业
的新技术。他们组织的一小队记者,被冠以“窥视”的名字。这个名字很快
就闻名于世。他们的劳动成果使报纸有了很强的特色。埃文斯将“窥视”编
入一个正规的调查小组。在
60年代末到
70年代期间,报纸发表了大量的内
幕调查报告,并公之于众。这其中包括金·菲尔比事件。菲尔比是苏联克格
勃安插在英国秘密情报局
M16中的间谍,这一丑闻曾经被搞得沸沸扬扬。埃
文斯的小组还调查了发生在法国北部的麦·道公司
DC—10的空难事件。此
外,报纸将大量的钱花在调查毒品犯罪的问题上。
埃文斯把报纸和新闻事业看作是一种社会武器。他在这方面投入了他全
部的热情,他要报纸永远痛斥政府,蔑视法律,要将所有的秘密,尤其是政
府内部见不得人的事情挖出来,公之于众。他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招来了
许多批评,说它的风格是生锈的、冒牌的新闻,他的新闻更多的是装饰品,
表面上闪光发亮,而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但是,埃文斯和他的支持者们却不
以为然。他们认为,他们是为普通公民服务的,目的是保护公民免受伤害。
在政治上,他们的报纸是中立的。虽然他们批评政府,但并非激进分子。
可能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这份报纸具有某些警察的精神。埃文斯雇用了
一些非常熟练的记者。在他们当中,战果最为辉煌、最具有杀伤力的人是布
鲁斯·帕奇。他是一位很有特色性格的编辑,有时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不
惜去研究
18世纪德国历史或分子物理。
尽管报纸严肃认真的调查在继续,但是,到
70年代末,这种精神有些褪
色,甚至凋谢枯萎。埃文斯反复无常,有时是擅自作出各种决定。他本人倒
是精力充沛,常常是骑着一辆摩托车跑来跑去。他离了婚,但很快又结了婚。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一本关于滑冰的书,竟然卖得不错。随后,他又帮助编辑
出版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回忆录。尽管他一直以不与政治家来往
而自居,但他的这一举动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
《星期日泰晤士报》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新闻方面,都获得了成功,
简直是大放异彩。但它的“老姐”《泰晤士报》在
70年代的情况却不算太好。
《泰晤士报》的主编威廉·里斯莫格是一个倔强的知识分子。他较早开
始使报纸现代化,使用大标题和短句子。尽管这一变化不是那么激烈,也不
太突然,但是对于报纸的某些年轻的传统主义者来说,变动得实在太多了,
太过分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