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已经成了刺激、敏感和粗俗的代名词。悉尼的那些非常世故的读者们,
经常为那些触目惊心的巨型标题所吃惊,如《丈夫的绊索——妻子的狂怒》、
《网球明星使牧师们大为惊骇》、《13岁的女孩在距离家
100码的地方被强
奸》、《10岁少女遭一伙歹徒强奸》、《为什么我儿子是一个杀手——母亲
的故事》、《洗澡女人被人盗走衣服》、《被禁性书籍,对某些人免费》、
《鞭挞三名强奸犯,法官判决》、《巴士顶上赤裸身体,悉尼震惊》、《性
手术获成功,法庭的判决》、《巡逻队再次罢工——妇女受攻击》等等。
默多克并没有发明改进或加强这种新闻报道,这在悉尼是自然而然的。
这类新闻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史蒂夫·邓莱维,在默多克得到《镜报》
之前,他就是这家报纸的杰出记者。他人长得很帅气,狂饮,嗜酒如命,好
色。自恃有才,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此人是虚夸的能手,惯于虚张声势,
天不怕地不怕。能把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编得有生有色、把乏味而沉闷的生
活描绘得丰富多彩。在某些方面,他负责着默多克经营的底层。“疯狗与大
亨”,他们两人被人这样称呼。
和默多克一样,登莱维也是出身于报业世家。他的父亲曾经是悉尼《太
阳报》的摄影记秆。史蒂夫
14岁时。就开始为这家报社工作,当了一名小报
童。为摆脱他父亲的庇护,后来他转到了《每日镜报》。在他
16岁时,曾挨
过坏人的打。
由于《太阳报》和《镜报》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死对头。使得邓氏父子打
得你死我活。有一次史蒂夫捅漏了一辆《太阳报》的汽车的轮胎,然后急忙
带着稿子赶回了悉尼,而那个被扔在路边的《太阳报》的倒霉蛋正是他的父
亲。当然,史蒂夫后来称他当时“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车,然而他父亲却
不这么看。
为了报仇,老头子不得不等了三年。有一天,他们父子两人都到监狱去
采访一个持刀杀人狂,那些年悉尼各报最热衷报道轰动一时的故事。为了追
踪采访,史蒂夫冲进了一所房子后面的一间小屋里;而他的父亲则插上门,
把他反锁在里面、大声喝道:“还记得以前的事吗?”
《太阳报》和《镜报》的编辑们想方设法地相互“诋毁”对方的报道,
他们相互指责对方报道的不真实之处,嘲弄对方,蔑视、讽刺对方的海报和
标题,以争取更多的读者。
在悉尼的学校里,曾有一系列的性丑闻,因此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些标
题,如《我们有女学生的狂欢日记》。《镜报》曾对此着力报道过的一个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