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至此,王树声急忙出门,把陈保长迎了进来。两人相隔十余年又见了面,很是亲热,促膝谈心谈了很久。
陈保长临行前,问王树声有没有事要交办?王树声猛然想起一事,说:“我现在离老家这么近,很想回去看看,可这是不可能的,我现在很想见见我的侄子。”
陈保长说:“好,区区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不几天,王树声的侄子王恩普果然到了泼陂河。叔侄一见,都泣不成声。
王树声离开大别山时还是三十年代初,那时王恩普还年幼、而现在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王树声仿佛是在梦中。
这王恩普是王树声亲叔伯长兄王幼安的儿子,在王树声革命生涯中,王幼安起了重要作用。王幼安在大革命中英勇牺牲,就留下恩普这个独子。
王树声抹了抹眼泪,问:“我走这么多年,没有人为难你吗?”
“也有也没有。前些日子,我们那里人都知道你被困泼陂河。有个国民党团长扬言说要把我抓起来作为诱饵,勾你回去,准能升官发财。可不久,他又放弃了!”
“为什么?”王树声不解地问。
“当时有人在他面前说,如果他抓了王树声的亲人,同王树声结了仇,却并不能升官发财。因为王树声得知消息,并不一定会来;即使王树声投靠国民党,只能去找官位高的人。所以,团长抓人是吃力不讨好。因此,那国民党团长也就放弃了。”
团聚了几天,王树声才同王恩普依依惜别。
一天,王树声正在司令部看着军用地图,白金泉进来报告说,董必武和周恩来同志来了。
王树声一听,喜出望外,慌忙出迎。这时,董必武和周恩来已来到司令部门口。
周恩来说:“我这次来,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专门来慰问你们中原解放区的。”
王树声说:“感谢中央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接着,王树声又陪着周恩来和董必武视察了部队。每到一处,广大指战员都热烈鼓掌欢迎。
在司令部,周恩来说:“这一次,蒋介石国民党虽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国民党特务不断制造惨案,看来内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董必武接着说:“有人曾问我,既然中共知道蒋介石国民党欲挑起内战,为什么还同它签订《停战协定》呢?我们这样做,主要是教育全国人民,争取民主党派。这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有利于我们,而不利于国民党。”
王树声点了点头。
周恩来又问:“树声同志,你们现在还有哪些困难吗?”
王树声说:“困难有,主要是粮食问题。由于国民党的围困,现在粮食越来越紧张。”
周恩来说:“过不几天,国民党军队将向你们供应粮食。”
王树声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周恩来笑着解释说:“呵,是这样的。在张家口一带,蒋介石的一大批人马也被我军团团围住。通过谈判,我方与国民党达成了‘互相供应粮食’的协议。在张家口,我军向蒋介石军队供应粮食,在这边,也就是他们向你们供应粮食了。”王树声听了,心中非常高兴。
周恩来和董必武走后,王树声向广大指战员作了传达,广大指战员感到无比的温暖,增添了巨大的力量。
几天过后,果然国民党军队送来了粮食。打开一看,大米很少,主要是面粉。
一位战士嘟囔着:“我就是不爱吃面。”
粮食很快分到各连队。
有一天,一位团长来汇报工作。汇报完毕,王树声问:“战士们现在伙食搞得怎么样?”
那位团长叹了一口气说:“最近战士们拉稀的特别多。吃饭的时候,又吃不下去,一天吃不了二两面。”
王树声一听,心头沉重。他带着李树林、白金泉,走了十多里,来到那个团。
一个连队的炊事员正做午饭。他们烧了一锅开水,端着面粉,边朝里倒,边用棍子搅。等煮熟时,已是一锅面浆。
王树声舀出半勺一尝,直皱眉头说:“这怎么能吃。饭还没吃肚里去,嘴唇却给粘住了。”
王树声回到司令部,同刘子久等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刘子久说:“我看这样,南方人吃不惯面粉,就把少数的大米供应给南方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