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倒挺顺利,后来,山路越来越窄,路面越来越滑,三个人走在一起反而下方便,往往是“泥巴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王树声一脚踏空,差点把李树林、白金泉两个都带倒。他笑着说:“咱们还是各显神通吧!”李树林、白金泉两个松开手,一前一后,让王树声走在中间,以便在他不小心要滑倒时好帮一把。
队伍中不时有人摔倒,但大家没有丝毫怨气,反而说得像做游戏一样,摔得很开心,摔得更加精神抖擞……
就这样,在你逗我乐、互相激励声中,王树声带领部队终于翻过了中条山。
清晨,黄河岸边。
虽是冰天雪地,黄河仍咆哮不止,犹如万马奔腾。河面上的浮冰恰似一堆堆怪石,面目峥嵘,随着激流,冲撞而下。那种磅礴的气势,令人不寒而栗。
用船渡看来不行,那么大的浮冰准会将船砸个稀烂。怎么办?
王树声和其他几位领导一边派人分赴上、下游侦察情况,一边研究良策。
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据得到的情报,敌人已经兵分两路,正向我南下部队夹击而来。如果不尽快渡河,就将面临着背水作战的险境。
王树声心急如焚,又派李树林、白金泉以及其他几个警卫员到附近去找有经验的老船工,请他们帮忙。
过了一会儿,白金泉从黄河上游跑了回来,在他身后还有一位背着一捆东西的老大爷。还未到王树声跟前,他就喊了起来:“司令员,有办法啦!”
王树声心头一喜,立即走了过来。
白金泉接着说:“司令员,这老大爷是刚从黄河对岸渡河过来的。”他指了指老大爷。[霸气 书库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王树声紧握住老大爷的手,急切地问他是怎么过来的。老大爷说:“是踩冰地来的。”
“是不是黄河上游已经封冻了?”王树声激动地又问。
“嗯,是的。”老大爷点了点头。
“那请老人家带我们过河,可以吗?”
“行,等我卖完背筐里的木炭就成!”
“老大爷,木炭我就全要了。多少钱?”
老大爷伸出一个指头,说:“一块钱。”
王树声回头叫管理员给五块钱。管理员立即掏出五块边币。王树声摆了摆手,说:“不,给五块银洋!”
老大爷一下被王树声的举动搞懵了。他弄不清楚这支军队为什么这样好。国民党的军队纪律涣散,抢劫成风,日本鬼子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怔了一会,终于明白了,面前的军队一定是早就听说过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
老大爷激动地说:“你们原来是我们早就盼望的八路军呀。走,我现在就给你们带路!”
老大爷领着部队开始过黄河。王树声站在岸边,组织指挥部队急速抢渡。
直到最后的一队人马下河,他才离岸。
敌人追到黄河边时,八路军已经胜利地登上了南岸。这时,黄河竟奇迹般地解冻了。敌人欲渡不行,欲退不甘心,只好在枪炮上出气,胡乱射了一通,气急败坏地眼巴巴看着八路军离去。
八路军踩冰过黄河的事很快在老百姓中传开了。大伙说:从古及今,黄河只冰封过两次,一次是刘秀过河,大军一过,冰就开了:再一次,就是王树声带领的八路军。每到关键时期,民族的母亲河就会发挥她的关键作用。
真是老天有眼,该八路军要兴旺发达!
王树声带领部队渡过黄河后,马不停蹄,直趋河南渑池县境。因为时令已近旧历年关,部队暂驻休息,司令部进驻渑池县城。
八路军司令部驻地。王树声召集戴季英、刘子久等领导人,就豫西情况作缜密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时,豫西情况异常复杂,最显眼的一个特色,就是“土围子”星罗棋布于广大农村。
这些土围子,近似于《水浒》上的祝家庄;在封建地主的大小头目统治之下,一个个乡、镇、村,都用泥土砖石围起来,明碉暗堡林立;有的打着抗日招牌,有的扯着反共旗号,还有的标榜国、共、日都反,政治背景混乱,旗色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让共产党进他们的围子,更不许八路军接近围子里的老百姓。
“老刘、老戴,你们看,这遍地开花的土围子,能成为我们的绊马索吗?”
“我看未必!”刘子久抬头望着地图,慢条斯理地说,“甭看这些土围子为数众多,似成一呼百应之势,但他们多数之间并不互相接近,也不与外界接近,我们只要把其中难啃的骨头对付了,其余暂时还是成不了气候的。”
“也难怪,这些年来,河南人民确实被水、旱、蝗、汤(恩伯)的‘三灾一害’和日伪的烧杀抢劫害苦了,虽然受了反动宣传的影响,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