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09王树声 > 第11部分(第3页)

第11部分(第3页)

王树声剑眉紧锁、茶饭无心,焦急地苦思良策。

新集城内曾仲颜大院。

此刻,曾仲颜和陈礼门以及其他几个大头目正得意洋洋地举杯称贺。陈礼门为了邀功,向曾仲颜夸下海口,说:“凭我新集城高墙厚寨的坚固,有曾团总坐镇,有在座众位弟兄的精诚努力,谅他红军打游击的那点破本领有劲使不上,只好望城兴叹!曾团总尽可放心,新集城现在是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牢不可破呀!哈哈哈哈……”

众人频频举杯,为陈礼门庆功……

王树声团部指挥所。

王树声双眼紧盯着不远的城墙,冥思苦想:敌人之所以这么猖狂、这么顽固,还不是仗着那又高又厚的石头城墙么?要打下新集、降服敌人,除了炸塌轰开他们吹嘘的“固苦金汤、牢不可破”的石头城墙外,看来别无他法!

用手中现有的迫击炮和手榴弹是不可能炸开那高大厚实的城墙的,怎么办?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正在他愁眉不展时,眼前突然闪现出这样的镜头:顽石硬崖,凿上炮眼,装入炸药,一点雷管,“轰隆”一声,山开崖裂。

王树声抓住这智慧的火花,豁然开朗:对了,这可能就是军事上攻坚战的“爆破作业”了。

但转念一想,这现不现实呢?在残酷狡猾、戒备甚严的敌人眼皮底下怎么凿洞挖炮眼呢?又上哪儿去弄那些黄色炸药、雷管导线呢?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王树声决定发挥群众智慧,连夜召开战前“诸葛亮会”,让干部战士们都来献计献策。大伙针对团长提出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就有了条条锦囊妙计:打炮眼,可用挖坑道方式,由远而近,隐蔽进行;没有黄色炸药,可找制鞭炮的黑色炸药代替;雷管可卸下迫击炮的引信,导火索可用空竹竿和纱布做成;至于爆破,可用棺材装炸药,内配足量的生铁、秤砣和十几发迫击炮弹,外用粗铁丝箍紧,放到坑道里,牵出引线,到时候点燃引线就行了……

王树声一扫几日的愁绪,轻松愉快极了。

他连夜向徐向前等首长汇报,首长们都点头称妙。

当地百姓闻讯,全力支持,很快从鞭炮铺里找来三百多斤黑色炸药,并从地主家里弄来一口油漆大棺材,争先恐后地献出了许多大小称砣和破铜烂铁。很快,一切准备妥当,就只剩下挖坑道了。

挖坑道,在头脑中想一想,觉得不特别难,不就是在地下弄出一通道来吗?但要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时既没有工兵,更谈不上工程技术人员。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破土挖坑道。

挖坑道的战士炸城心切,一味求快,结果顶部留土层太薄,碰巧上面又压了一座石砌的厕所,一下塌了方。幸亏战士躲得快,没有伤亡,可战士的身上溅了不少屎尿,大家的热情一下冷了一截。

王树声及时安慰大家,鼓励大伙不要泄气,吃一堑,长一智嘛,坑道塌了,吸取教训,重新再干。

于是,战士们又在小北门的一侧重新开张。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首先留厚了坑面的土层,每挖一段,又用木桩和石板打撑。坑道越来越深,里面漆黑一片,又缺氧,难以点灯照明。幸好军部搜集来了一些手电筒,帮了挖坑战士的大忙。打撑的木料、石板不够用,老百姓肩扛背驮送来了。地道狭窄,容不了很多人同时挖掘,人少了速度又慢,战士们就在地道内外排成一字“长蛇阵”,轮流不息地挖土、运土,昼夜不停。

王树声一边指挥大家挖坑道。一边指挥少数兵力佯攻爬城,以此吸引敌人视线,迷惑敌人,为挖坑道部队作掩护。

但狡猾的敌人还是觉察到红军在挖坑道,他们以为红军是在准备挖地道进城,就在城内堆石运土,架起柴草,准备一旦挖通,就进行火攻土掩。可他们哪里知道,红军要攻的是城墙,好让他们坐坐“土飞机”后去见阎王!

经过紧张的挖掘,一条长约五十多米的地下坑道终于挖成很快、炸药已运抵城下,爆炸准备工作也己就绪。

王树声有条不紊地部署着。他指挥爬城队手提大刀、长矛,带上马枪、盒子枪,集结在离北门不远的隐蔽处。配合攻城的农民赤卫队和支前的运输、救护队,也背着大刀、扛着长矛紧跟在后面,只等城塌墙开,一齐冲进城去杀敌。

王树声攻城前线指挥所。

邝继勋、徐向前等军师领导来到王树声身边,亲临观战指导。

攻城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我国传统“过小年”

的日子。战士们全都匍伏在地上,凝视着前方的城墙,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那爆破的瞬间。

下午五点多钟,随着胸有成竹的攻城总指挥王树声一声“点火”令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团粗大的浓黑烟柱在北城墙冲天而起,刹那间,硝烟弥漫,砂石横飞,北门靠西的一段城墙,顿时被炸开一丈来宽的缺口,连城墙上的铁铸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