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锦衣为王 > 第349部分(第2页)

第349部分(第2页)

张居正当年,办事之难,也不在他之下,而他还手握兵权,实实在在的掌握了特务权,能杀人,关人,抓人,张居正布置政务得靠自己的私信,想弄谁,得靠冯保。

弄高拱那回,就没处理好关系,事情暴露,堂堂首辅被人堵在屋里赌咒发誓的说和自己没关系,当时狼狈,可见一斑。

张佳木当然不会有此境遇,他便是要杀谁,谁又有什么法子?

御史张鹏和他过不去,当时张佳木权威根基尚浅,悍然杀之,给这厮背了一夜土布袋,结果如何?

谁也没有办法说他什么,杀了便杀了,皇帝也都只呵呵一笑的事,谁还来和他较真不成

现在更是只手遮天,除了内阁中进了一个年富,算是插进了一个自己人之外,六部、都察院,新官制下的很多职位都已经进了自己人,一字可以断送人的身家性命,一字也可以叫人飞黄腾达,权位至此,还有什么可说?

要做的事,当然也很方便了。

在军制方面,采取的应是以宋制为主,添了点后世的东西进去。

比如火、什、队、营什么的制度,对应的把总游击守备之类的军官,名称一律革除,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在京营里也绝迹了,只是千户以上,涉及到层面太广,所以从佥事指挥一级的武官名称,尚且还保留着。

所有的军职名称,大半就与后世相同了。

以后世人的习惯来说,还是那般称呼爽利些。十人一个班,就叫班长,三十人一个排,就叫排长。

以当时冷兵器的条件来说,三十人或一百二十人的连正好可以排成阵势,指挥起来也没有什么不方便。

一个连就算是以前的百户官,副手就是以前的总旗,试百户这个尴尬的职位就被取消不要了。

当然,一个现代建制的军队会有相应的参谋制度,军官团制度,军士制度,后勤、文书档案收发,军纪军法等等辅助的机构,以明军现在的条件,彻底的改制还有俟时间,暂且只是把做战部队的名实相合就已经费了老大的劲了。

至于淘汰下来京营兵,也不能全赶回去吃老米饭。

真正的老弱就一次发给一些补偿金,彻底销除了军籍,对当时来说,能够除籍也是一件好事,那些老弱在出营之时,都是欢天喜地,整个京城都是喜气洋洋……众人都夸说张佳木仁心德厚,算是又行一大善政。

京营之中,除了军官,大约能落到好处的也没有几个人,虽然关饷比外省及时,也不大克扣,但上官欺凌,官家的差事做不完,除了不必训练这一层好处外,普通的营兵也很辛苦。

能够除籍,当然是一大善政了。只是,几十年后,提起当年之事,恨的自扇耳光的人,却也是大有人在。

名实相符,裁撤了不少营头老弱,整个京营也迅速缩水,下一步,就是征调核实各省的强兵入京营了。

比之在外省,能到京城当兵当然也是一件美事,况且,入的是精锐营头,也改了名号,不叫京营或三大营,也不叫团营,直接便叫“禁军”,当时的话本流行,大伙却也知道,禁军是宋太祖挑的天下精锐,是皇帝脚下的亲兵,现在能到京师当禁兵,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了。

第650章 厢军

各省挑军是早就进行,就算是当时京中政争不已,文官和张佳木扯皮之时,外省在锦衣卫和地方卫所的组织下,挑兵是一直没有停过的。

太保要干什么事就一定能干成,也是当时外省武官的直接印象,而借着挑兵,锦衣卫的势力堂而皇之的伸手进地方都司,然后又借着改革军制,彻底介入地方军政,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禁军的额子是十二万五千余人,分驻在原本的京营营地之中,现在各省挑出来的精兵也是陆续进来,营房倒是现成的,但其余的供应就很难跟的上。

粮饷只有几万石,吃不了多久就完。

器械,铠甲,京营禁军装备和地方不同,所以都没有带。

还有带家小到京的,也得安置地方,还有京城里的各种营建,暂且也随着京营制度的改革而停滞了下来。

一切都是乱糟糟的不成事体,所以张佳木的禁军和厢军制度,也是适合提出,根本没有人反对就通过了。

厢军制度当然也是学的宋朝,既然改制,索性就一改到底。

边军也算是中央禁军的一部份,享受禁军的铠甲兵器和粮饷待遇,升级档案也和京师驻军相同。

而且,边军将和京城禁军轮换,禁军除了操练也得隔一阵就上边关做战,形成制度,以后谁想不去也不成。张佳木可不愿意去了一群老弱,又养一群无所事事的老爷兵出来。

禁军营中,几乎就全部是战兵,这一点和宋制相同。宋之军队,其实一直到亡国都有战斗力,从西军和中兴四将就能看的出来,而且,由于中央始终掌握了基本的粮饷补给,所以也指挥的动。

这一层和明末不同,大明因为封建私兵化,太平时节武将因后勤被卡,大小相制等故被控制的很死,就如奴仆一般。但到了类似南宋早年的局面时,武将们就全部不听指挥,自立山头,南明之亡,和江北四镇根本指挥不动,如史可法这样的高级文官,和南宋的张俊相似,张俊就能指挥西军,但史可法就只能指挥自己的亲军,别的将领,根本不鸟他。

所以中央带地方军制,这一次被张佳木改的一塌糊涂,基本上,等改制完事了以后,和明太祖当年设的大明王师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