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说笑了。”张泽微微一笑,道:“礼不可废。”
在他恭喜之后,自然而然的,胡同中其余几家的主人也来恭贺,张佳木和他们平素来往甚少,此时也只是淡淡的敷衍几句,便是打发客人去了。
“这么急做什么?”送走几批客人,张泽便要告辞,张佳木奇道:“兄在这里,理当请入内奉茶,这么在门前说上几句就走,我岂不是太失礼了。”
“哪里,哪里,言重了。”张泽颇有不安的样子,呆了一会儿,才慢吞吞的道:“东宫要一些东西,开了单子出来,叫我去办。”
“咦?”张佳木奇道:“不是说不准和买了,皇上都首肯了的。”
“是啊。”张泽道:“不过,东宫有所要求,吾辈臣子,似乎也没有办法峻拒。”他苦笑一声,摊了摊手,摇头道:“说实话,对我来说也是一桩苦差了。”
张泽是以光禄寺小吏起家,这两年来办事也很勤谨,明制和清制不一样,御膳房就是归光禄寺管理,还有西苑、南苑、还有在新兴建中的南宫,都有大量的亭台楼阁,当然也就有大量的太监宦官和宫女杂役等等。
大明宫中,人数最多时确实有近十万人,不光是紫禁城内,是整个皇城和离宫别苑加起来的人数在一起。
这么多的人数,就得有一个专门的负责部门来照料,光禄寺就是这个专为皇家服务的部门了。在很多职责权力上,光禄寺倒是和清朝的内务府很象,最少,光禄寺有自己的草场,有自己的牧场,最多时,光是厨子就有近万人,还有大量的仪从人员,这个部门的头儿,就有点象宫廷在外头的大管家,非办事干练,而且忠诚可靠的人不能为。
第543章 和买
张泽虽是小吏起家,但也是效力多年,任两年主管办事向来得力,连他都苦笑着说不易承办太子的差事,可想而知,平时东宫的需索一定很多,叫这个光禄寺卿也觉得头疼了。
“这未免太不成话”
张泽一说,张佳木自然就把太子开列的单子要了过来。绳头小楷写的倒是很整齐,但单子上的东西,也着实是不少。
从普通的南货到丝绸、布匹等等,无所不包,各式各样加起来总有百来十样,种类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光是鹅就要五百只,别的吃食就更多了。
“太子宫中,我记得皇上是有特别的供给,怎么还缺这么多的东西?而且一文钱不给,就交待你来办,你又如何办?”
“这,只能用和买的法子了。”
“和买已经禁止,律令森严,幼常,你可不要自误”
“这……”
“幼常,还好,你到我这里来预先说了,不然的话,你去叫人去和买,乱了我的法度,我会弹劾你,而且,必将重重惩罚,绝不会姑贷。”
“是,下官明白了。”
“你一上街,就会被锦衣卫的人发现,然后就会有人飞骑报我,最多半个时辰,消息就会从我这里传到宫中,然后我的弹章就到了。好了,我们且不说此事,你把单子给我,由我去同太子打擂台吧。”
“是,下官这就把单子呈上,太保请息怒。”
“幼常不必害怕,本官亦不是针对你。”
两人对答,已经从私谊交谈转成公务对答般的格局,张佳木神情冷峻严肃,张泽困惑有之,惶恐有之,但更多的却是解脱。
他也确实为难,张佳木这么一弄,等于是把一个烫手的炭团接了过去,政治人物,一般遇事则避,特别是这种得罪人的事。
况且,得罪的还是未来的储君。
众所周知,张佳木对太子忠心耿耿,便是太子自己也是没有话说。
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场里把人背出来,四周烈火熊熊,这种奋勇法,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来的。
就是如此,就算张佳木对太子有所不恭,众人也是想果真是太子做错了,而不是张佳木骄纵犯上。所以,这种顶撞太子的事,倒也确实是张佳木来做最为合适了。
所谓的和买,原是公平买卖,但到了元明清之时已经是变相的摊派和加派赋税。甚至成祖年间,皇帝自己亲口说,那街上的买卖人赚了银子,不想报效国家,便是要他一点货物,又待如何?
皇帝都是这种认识,下面的人更是变本加厉了。
有明一代,苦害商人最多的倒不是那形同虚设的商税,明朝就没有收得起商税来。明明是海外贸易繁盛,全世界最少三分之一的银子流入中国,江南一带的大商人富可敌国,官员士绅都肥的流油,国家朝廷却是穷的要饭,这样的奇葩情形也就是在明末那个特殊的时期才会出现了。
在明初,商税也是瞎糊弄,皇帝的用度更多的是各地的实物贡赋。比如宫中用的米,各种各样有十数种之多。
光禄寺自己就有大量的牧畜,用来支应宫中的用度。
柴炭什么的,也是在京畿各地规定地方入贡,有专门给宫廷烧炭的地方,年年入贡,一次数万斤不等,宫中一年用炭少说就得几百万斤,折成银子,一样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