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锦衣为王 > 第207部分(第3页)

第207部分(第3页)

两人正说的热闹,一群翰林过来,因说的热闹,也没注意到是张佳木在这里,只是一边走一边说道:“诸兄,最近润笔又涨了,真是奇怪,‘事变’过后,原本是二三钱便可请翰林送行文,现在非五钱一两不敢请,哈哈,真是太好了”

“呸,一群穷酸。”孙锡恩听的大笑,笑过又呸了一声,道:“穷疯了都是,五钱一两的就乐成这样。”

张佳木注意到翰林群中有崔浩在,他对这个翰林庶吉士向来欣赏,聪明,机智,也不太拘泥,如果当初拉拢成功的话,现在就会是一个好臂助,可惜,和孙锡恩说的一样,不成功。

又想起李贤,也是一般的优秀,可惜,现在俨然政敌,大家想在一起共事,真的是难了。

凭什么就不能和衷共处呢?

张佳木闲时也很闷,也总在想。人追求权势大底也没有错,但他和李贤崔浩诸辈的争执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文臣试图凌驾于武臣之上,在洪武到永乐,再仁宣,至土木后一变,如果现在不是有石亨和他,还有内官的势力在,究竟如何,自然已经是见分晓了。

只是他现在遇到的是一群操守还过的去的文官,再过几十年,大家就纯粹争的是意气和权势,而不是治国的方针和理念了。

不管如何,我会坚持下去的。

“你打算怎么做?”张佳木心念一动,问孙锡恩。

“我打算,”孙锡恩想了想,便笑答道:“请君入瓮好了。”

“嗯,好法子,做的要缜密一些,不要叫人看出来。我们的人不要掺和在里头,一点形迹也不能露。”

这么一点小事,张佳木却淳淳嘱咐,简直不象他平素的为人。孙锡恩不知道,适才张佳木心中感慨,只觉得力的人才太少,也不愿太摧折文官的士气,如果能早点解决他和几个权臣之间的争斗,使得大明重新走上正轨,然后他把精力用在击破残胡上,那该有多好。

如果大家还是走着老路,将来“华夏”还是要变成“我大清”,就算是张佳木历史不强,学术不深,但好歹也知道,胡风凌虐华夏三百年,催折了多少事物,毁掉了多少次机遇,如果不是汉人自强不息,恐怕已经沉沦不起,再难恢复祖宗之雄风了。

怀着这种想法,他自然对收服陈怀忠的事极为热切,毕竟,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安排了。

“是的,我一定好好办。”这件事能有张佳木这样吩咐,显然也就是一件紧要的差事,孙锡恩当即便欣然答应下来。

“鼓声响了。”张佳木神情淡然,鼓声一响,他便是肃容而立,脸上也是一无表情。现在他已经位比侯伯,位高权重,而且新留了短须,很难叫人相信他只是个二十左右的青年。身上也是红袍玉带,头戴梁冠,大明朝服之威仪深厚,远非公服朝服可比,在张佳木的身上,更是尽显威仪,在他的感召之上,所有在他身边的官员都是威仪俱备,令人一见而感受到所谓的汉官之威仪。

……

皇帝疲惫了。

早朝已经结束了。早朝只是一种形式,只是天子勤政的象征,没有早朝,天子就是懈怠而不勤政,会有大臣非议。

虽然历经洪武和永乐两朝的酷烈,但官员们的胆子反而是越来越大了,令人惊奇。皇帝似乎记得,在他的高祖父,也就是大明太祖皇帝治下时,所有的官员在上朝的前夜都会和家人决别,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早朝,会不会遇到什么大案,当时的用法之严,简直直宗秦汉,动不动就是族诛,而且一查就是无数公侯伯,多少开国功臣,不管在当初是有怎么样的血汗功劳,辛苦数十年,往往就因为小过而丧命,甚至连家族也不能保全。

至于文臣,更是因太祖法令森严而丧命的不知凡已。大明俸禄低微,官员贪污者也是前仆后继,根本杀之不绝,至于所谓的“空印案”更是杀绝了天下长吏,多少清正廉洁的大臣也死于此案,天下骚然,几乎到了愤怒而反的边缘。

后来洪武皇帝知道众心不服,于是焚锦衣卫刑具,以宽简待下,大臣们总算是过了几年好日子。但再到永乐,诛戮之惨,比起洪武年间也不遑多让。对文官,永乐皇帝亦无好感,方孝孺之辈,不知道被诛戮了多少。

但此辈真的是越杀越多,简直就是杀之不绝,令人无比的头痛。

从李时勉开始,到得现在,文官们非议帝王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动辄就是弹劾大臣,非议朝政,对皇帝也颇有非议。

老实说,皇帝虽然脾气忠厚,但是对这一类的事,已经接近忍无可忍了。

当然,皇帝并不知道,比起他的子孙,他运气已经算是甚好。到得后来,所有的恶事都归咎于皇帝已经成为风尚,凡是奉迎皇帝的都是无耻,指着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