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在儿童时期,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说父母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一个女孩子叫董晨晨,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牌中学——东直门中学。她到学校以后,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于是当了班干部。
有一天老师正忙着批改作业,还要准备发给学生父母们的信,就跟董晨晨说:“你到我的办公室去,打开我的抽屉,然后拿出章来。咱们把这些信给盖上章好吗?”可董晨晨没有去,而是摇摇头。
老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去呀?”董晨晨说:“办公室里我去了一趟,发现办公室里没有人。”老师说:“没有人,你打开我的抽屉把章拿出来就是了。”董晨晨说:“老师,我觉得如果老师不在的时候,打开老师的抽屉是不好的。”
老师马上就明白了,特别感动,想不到这位学生还有如此良好的规矩。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说不能够在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打开主人的抽屉,翻动主人的书包。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够很自然地表现出这样的习惯呢?
这也许得益于她小学时所受到的教育。董晨晨是从北京府城小学毕业的。府城小学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我们“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的子课题学校。学校曾经教育孩子遵守一个规则,即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主人的许可,而且当主人不在的时候,不要去打开、不要去翻动主人的东西。所以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父母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习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的教育建议是:
培养习惯从细微处着手
你发现没发现,有的孩子写字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写字!写字姿势不对,字体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正。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写,这就是忽略了他最初的训练。所以说儿童的教育要讲细节,要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让我们从一点一滴、从细微处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培养习惯从第一次开始
在习惯培养当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次。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是从一开始的。
比方说你带着孩子去商场买东西,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孩子看好这个东西了:“妈妈,我要这个。”孩子不会管价格和实用性,你说不行,东西不好。孩子可能就会耍赖:“不,我偏要!”而且怎么哄都不走,拽着你的裤腿死活不走了,甚至躺在地下打滚。
天哪,全场的人都看着你,你看丢死人了,但是这就是较量。这个时候就是关键的时刻,有些父母受不了,说:“好了,起来,给你买。”你给他买了,麻烦就来了。孩子取得了胜利,因为哭闹成功了。孩子今后就会用这法宝来治你了,凡是他想要就给你闹,躺在地上打滚。
你该怎么办呢?首先出家门的时候要跟孩子约法三章:今天我们到商场去只买什么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不能买,不能随便提出要求。把规矩定好了,同不同意?同意咱们就去,不同意不能带孩子去。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了商场里,孩子可不管你刚才的什么约定,看到好的他就要,不给就打滚,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不要理他,你可以在孩子耳边说这个东西不值这个钱,咱们家不能买。悄悄地告诉他这番话,孩子如果不听,不听你就走,坚决地走、不回头地走。你走到商场的出口,或者在一个估计能安全的地方,你在那儿等着。你走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孩子这个时候跟你之间真是在较量啊。他实际上是一边闹一边看着你什么反应,看你走了,是不是真走了。有的父母真走远了,孩子一看没戏了,爬起来跟着就走,这时候你就胜利了。一定要把他这个第一次给制住。
四 父母是习惯的老师(1)
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才,甚至成为一个杰出人物,往往把许多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以至于成了唠唠叨叨的人。其实,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给孩子影响更为深刻,因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响,而不是抽象的说教。
我的女儿喜欢读书,并且喜欢写作,还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我常常回忆,女儿是怎么迷上读书与写作的呢?却难以搞清楚起于何时。不过,可以确认的是,从女儿出生至今,她对我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在灯下读书写作的情景。这是我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种常态。
据北京一项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各半,而中学阶段,父亲的影响超过母亲。我想,父亲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是对生活的态度和人格倾向。如果父母看书多,孩子往往看书多;如果父母沉迷于看电视或打麻将,孩子也常常难以专心学习。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发生,但父母尤其是父亲的稳定行为一般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还会使其终生难忘。我完全可以相信,我的女儿这一生都不会离开书和笔的,因为这已经成为她生命的方式之一。
家庭要过健康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和谐的生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比如说,有的父母特别喜欢打麻将,一边跟孩子说:“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北大清华!”这可能性不会很大。有些父母爱看电视,言情片、武打片,看完一部接一部,一边看一边抹眼泪。让孩子好好学习,这可能吗?你是个成年人,都抵抗不了电视的###,孩子那么小怎么受得了?如果家里有个上学的孩子,父母每天晚上在那里看电视,一集接一集,孩子怎么好好学习?孩子根本就抵抗不住###。你不让他看,他把门推个缝,竖着耳朵,听得好辛苦!
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别看电视。孩子看书时,父母最好也看书或者忙忙家务,让孩子觉得家里很温馨、很安静,这样的氛围才适合孩子的成长。
有一点很重要,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他心里装了一部成长的发动机。养成读书的习惯,人就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小孩子读书不是读书,而是吃书,吃进去了,渗透到他的血肉和骨骼。所以说衡量一个家庭是不是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可以看这个家里有没有读书的氛围。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想想看,有没有可能多带孩子逛几次书店,带孩子逛书店比逛商店更有益处。
带孩子逛书店是很聪明的。北京有些父母双休日把孩子领到大书店,一放就是半天,吃的喝的都带着,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看书。孩子一看这么多书,很容易迷上。孩子只有迷上了书,才可能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什么叫迷上了?什么叫养成习惯了?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告诉我一个最简便的测试方法:碰到什么事,心里就痒痒的,就是养成了习惯。比如说父亲们,爱抽烟的,一看到好烟,心里就痒痒的;爱喝酒的,一看到茅台啊,五粮液啊,心里就痒痒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