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冷声问道:“他留下了哪几个人?”
那官员说了那几人地名字,纪纲的眉头几乎锁到了一起,自言自语道:“莫非……太子察觉了些什么?”
那官员点点头:“很有这种可能,这几人都是当时……参与了的人……”
纪纲问道:“这太子还有什么动作?”
其他几个官员相互看了一眼,一人道:“太子今天一大早就进了皇宫,到了皇上地乾清宫里。至今还没出来。”
“杨家呢?有什么动静吗?”
那官员尴尬笑道:“咱们的人都已经撤出来了,所以里面的消息不清楚。”
其实这都是纪纲的错,当时自以为自己的捏造陷害已经将杨秋池打入了万劫不复得境地,不可能翻身了,为了防止杨秋池利用护卫队进行顽抗。他下令撤回杨秋池身边的所有两百人护卫队。所以,除了南宫雄、夏萍等十多名愿意与杨秋池同生共死的死党之外。其余地护卫队全部撤离了杨府。
等到明成祖决定任命太子负责重查此案时,纪纲才发现自己失策了。在杨府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眼线。
不过,纪纲虽然气恼,却并不着急。王司彩、顺妃和顾府尹都被处死了,死无对证,自己捏造地谎言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纪纲想了想,道:“叫衙门里当时参与贤妃陵行动的几位兄弟先出去躲躲,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回来。就说是我派去外省执行公务去了。”
那官员答应了,起身出门,刚到门口,就听到北镇抚司衙门里乱哄哄的。大批的羽林前卫军队涌了进来,把守了各个路口。
那官员都吓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纪纲匆匆忙忙出到衙门客厅口,大声问道:“喂!你们干什么?”
羽林卫没有人理他,不一会,就迅速而果断地控制了整个衙门。将所有的锦衣卫全部集中到了客厅前地天井里。
纪纲与几个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一队队大内侍卫
又涌了进来,迅速控制了衙门客厅。这让纪纲等人更是惊讶。
随即,李公公带着一帮太监和宫女也走了进来,分道两边,随后,李公公高声道:“皇上圣驾光临,跪迎~!”
纪纲等人一听皇上来了,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撩衣袍跪倒。
片刻,明成祖一踱着方步走了进来,向跪倒的纪纲等锦衣卫高官打了个手势让他们平身,随后迈步进了客厅。
纪纲站起来,这才发现,明成祖身后跟着的除了李公公之外,还有两人,一人是胖乎乎的太子朱高炽,另外一人,竟然是杨秋池!
纪纲冷汗都下来了。跟着走了进去,站立一旁。
明成祖当中一坐,说道:“纪爱卿,这十多天,太子对杨秋池伙同顺妃等人谋杀贤妃案,已经差不多查完了,有些事情需要到你们锦衣卫衙门里继续查,这案子以前又是你负责的,所以,朕决定到你北镇抚司来审这案件。”转头望着太子朱高炽:“高炽,你把查清楚的情况说说吧。”
朱高炽躬身答应了,咳嗽了一声,说道:“儿臣奉旨重查此案,先后讯问了同案人犯王司彩、顾内阁学士和顺妃,他们三人称这是在锦衣卫刑讯逼供之下,按照锦衣卫地诱供招供的。称杨秋池他们串通谋杀贤妃娘娘,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纪纲急了,说道:“这……人犯以被屈打成招为由进行翻供,也是常有之事……”
明成祖瞧了纪纲一眼:“纪爱卿不必着急,等太子将查明情况说完之后,你和杨秋池你们两再说自己的看法。”
纪纲连忙躬身答应,不敢再多言。
太子朱高炽接着对明成祖道:“儿臣开始也不敢轻信,待听到王司彩说出真正的幕后指使地真凶之后,儿臣才发觉这案子恐怕另有蹊跷。根据王司彩的口供,儿臣拘捕了太监米贤,未用刑讯,这米贤就招供了。与王司彩两人口供吻合。”
纪纲有些好奇,他当时一心想着用这件事来整杨秋池,就没认真查问王司彩。审讯王司彩之初,王司彩起初不招认,纪纲也以为王司彩一定是哪一位嫔妃指使谋杀贤妃地,由于王司彩是在顺妃宫中被抓,虽然两人招供是顺妃让王司彩送彩缎去,但纪纲认定指使王司彩的嫔妃就是贤妃,于是对没有背景的顺妃进行刑讯逼供和诱供,将杨秋池顺带拉了进来,由此定案。所以王司彩没有招供出真正的指使者,而是按照纪纲等的诱供进行了招供。
听了王司彩毒杀贤妃案还有内幕,纪纲有些傻眼了,怪只怪他当初太急于破案,一心想着的就是怎么整杨秋池。现在明白了,不管真正的指使人是谁,一旦查实,也就证明了他定的案子是错案了。
太子朱高炽续道:“根据两人的供述,真正指使王司彩谋杀的,不是顺妃、杨秋池他们三人,而是三皇弟朱高燧。”
纪纲大吃了一惊,听了这个名字,他立即想通了一切,他对政治是异常敏感的,想起去年八月三皇弟朱高燧那场未遂政变,很显然,这与那场政变一起,都是朱高燧发动的一系列篡位行动。他很后悔当时没有详细审讯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