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不通兵法,可也知道如果河套大军大举来援,那么朝廷大军必定不能再继续在宁夏一心一意对付安王的起义军。
因此这朝廷大军,这会儿很可能退出了宁夏,在宁夏之外,继续与安王的起义军与河套大军交战。
有鉴于此,他一路东行,却是发现了安王大军与河套大军合兵一处,浩浩荡荡的向着黄河开拔。
大军之中,高手众多,刘瑾的武功有没有到轩辕破那般超凡入圣,因此他也就放弃了从这支大军这里,探听到什么消息。
绕过这支大军,他却向着大军前进的方向疾驰而去。在他心里,既然河套大军与起义军向着这个方向前进,那么朝廷大军必定就在这个方向上。
只要找到朝廷大军,重新掌握军权,刘瑾就能从全国各地,调集来更多的军队,一来剿灭安王麾下大军,二来可以控制更多的军权,为他日后谋朝篡位,奠定基础。
因此刘瑾这会儿非但没有失落,反而还极为兴奋,好似一切真的能如他所愿发展一般。他一路疾行,却不小心追上了孙景文与杨一清的使者一行。
见得这支朝廷大军的使者,刘瑾本来是准备出面亮明身份,从他们这里,获取一些消息的。
可他眼神倒是不错,发现了队伍之中有孙景文的存在,当下便就放弃了出面的打算。
孙景文是安王心腹幕僚,而安王又是刘瑾的心头刺,所以刘瑾对于孙景文,倒是了解颇多。
这人时常为安王奔走,任劳任怨,实是安王身边的股肱谋士。
可是如今这位安王的心腹,不在安王的身边待着,却怎么跟朝廷的一支小队走到了一起。
而且远远看去,孙景文与那使者相谈甚欢,好似多年的老友一般,却也是让刘瑾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第六百一十二章 受气
当下他也不急着露面,而是远远的缀在这支小队身后,向着朝廷大军的大营而去。
可这支小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就算会一点武功,也多是普通的庄稼把式。
因此在赶路方面,他们实在是比不上刘瑾。在刘瑾跟上他们的时候,还是申时左右,可等他们赶到黄河边,天色已经彻底黑了。
孙景文见天色已黑,担心半夜渡河,会有不测,就提议明日天亮再渡河。那使者也是同意,就直接在黄河边找了一个避风的位置,安营休息去了。
跟在他们身后的刘瑾自然不可能陪着他们,等到第二日。见他们不再想着过河,刘瑾索性直接捡来一根枯枝,抛掷在黄河之上后,踏着这根枯枝,就向着黄河对岸而去。
此时天色已晚,也没有人留意到,湍急的黄河河面上,有这么一个人,竟然只凭借一根枯枝,就想度过黄河。
而且就算是见到,只怕人们也会以为是眼花了。因此刘瑾就这般有惊无险的,凭借着一根枯枝,度过黄河,来到了黄河东岸。
刚刚上得岸边,还未来得及回气,就见得一阵阵火光亮起,照的刘瑾都是无从躲避,远处火光处,却传出一道声音来:“哪里来的贼寇,竟然大半夜里在黄河边溜达,莫不是宁夏叛军的细作!小的们,给我绑了,拿回大营,让将军发落!”
原来这却是杨一清派出的在黄河岸边巡视的巡防队,他们哪里能够想到,刘瑾是从对岸飞度过来的,却只是远远见得有人影在黄河岸边走动,就过来看看,以防是宁夏起义军的细作。
那小头目话音一落,属下的士兵一手提着火把,一手提着钢刀,从四面八方向着刘瑾合围而来,远远的,却还不断的拿着火把来照耀刘瑾,想看清刘瑾到底是何人。
刘瑾也是没有料到,自己深夜渡河,竟然会直接被朝廷的巡防队给逮住。
这会儿被逮住,他也是没有丝毫紧张,只是背负双手在身后,轻咳了一下,淡淡的说道:“放肆,你们是哪个营的,竟然不认识老夫!”
平日里,刘瑾却只是与各营的将官打交道,何曾注意过下面的小兵。因此不但他不认得这些小兵,其实这些小兵也不是太认得他。
只是他毕竟颐指气使惯了,这会儿又拿出了当朝内相的气派来,却是让那些小兵都是一愣,然后一员小旗武士缓缓走上前来,远远的拿着火把朝刘瑾一晃,一下子就把刘瑾身上那滚着金边,耀眼无比的蟒袍给看到。
“啊……蟒袍!”小旗武士心头一跳,当即又小心翼翼的朝着刘瑾的面容望去,只见得一名花白头发,面容白皙却又泛红的老者,一丝胡须都是没有,只是乜斜着眼睛,极度不屑的打量着自己等人。
“刘……刘……刘公……”虽然没有见过几次刘瑾,可这小旗武士却把刘瑾的样貌刻进了脑海深处,这会儿看了个仔细,不由得吓了一跳,哆哆嗦嗦的说道,“小人该死,不知刘公驾到,还请刘公恕罪!”
其他的小兵,这时也反应过来,眼前这身材干瘪,阴阳怪气的老头,竟然就是权倾朝野,前两天失踪了的当朝内相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