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的眼界。《全志》后来译成英文,改名《中国通史》在伦敦出版;译
成德文,改名《中华帝国及华属鞑靼全志》在德国出版;还译成俄文在圣彼
得堡出版。随着《全志》在欧洲的流传,《本草纲目》的内容日益为更多的
欧洲学者所了解,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最初,法国植物学家、医生勒牡萨研究了《本草纲目》,发表了著名的
论文,介绍此书的科学价值,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西学院
教授。在他的带动下,欧洲人开始重视对中药学的专门研究,陆续出版了几
部学术著作和论文,如勒巴日的《中国医史研究》(1813)。里佛的《中国人
所用某些本草药物的说明》(论文, 1826),德彪的《论中国药物学和本
草学》 (1865),还有巴黎药学院教授苏贝朗同驻华领事合作的《中国本
草》。法国学者贝尔兹也着重研究了《本草纲目》的金石部。
《本草纲目》在英国学术界的影响, 19 世纪才显露出来。英国人把它
作为博物学著作来加以研究,比之医药学著作更为重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韩伯里在英国《药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本草纲目》, 1862 年整理
为论文集出版,后来又发表了专著《药物学与植物学论文集》 (1876),
其后半部分是专门介绍《本草纲目》的。1871 年,史密斯医生发表了《中国
本草学及博物学之贡献》,显然对《本草纲目》中植物学、博物学资料的兴
趣十分浓厚。
众所周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对《本草纲目》十分重
视,称它是“1596 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其重点自然不是在医药方面。
他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关于鸡的七个品种的资料
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可见《本草纲目》中有关动物、植物的资料,对他来说
更感兴趣。这是并不奇怪的。早在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朋友拉格斯
特朗当他从印度获得《本草纲目》中文本后,就特地从中国采集了1000 多种
植物标本,提供给林奈,足见林奈的这位友人也是从植物学角度研究《本草
纲目》的。林奈撰写《植物种志》 (1753),开辟了生物分类学的新时期。
他是否直接参考过《本草纲目》,尚待探讨。
俄国学者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同样是看重其植物学和博物学价值。
最早介绍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是曾在北京俄国传道团任过职的塔塔林
诺夫医学博士,他的长篇论文《中国医学》,肯定《本草纲目》的医药价值。
曾任俄国驻华使馆医官、俄籍学者贝勒,是欧洲著名的《本草纲目》研究家,
他的重要著作《中国植物志:中国土产及外来植物随笔》,该书的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本草学植物研究》,着重考订了《本草纲目》中的植物种名。他
称赞李时珍:“不愧为中国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