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李时珍评传 > 第9部分(第5页)

第9部分(第5页)

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

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饮食必用,与之相

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或云:与知母同用,

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

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

此篇医话,包含三层深刻医理:南方之人易感山岚烟瘴,常患脾胃寒湿郁滞

之疾,用豆寇除寒燥湿是很对证的,此其 用时当适度,若用之过多,则助

脾热伤肺损目,走到事物的反面,造成危害,此其二;若知母与豆寇同用,

则能产生奇效,治瘴疟寒热,因豆蔻辛热,可驱寒,属阳性,知母苦寒利遂

热,属阴性,一阴一阳,相反相成,无偏胜之害,此其三。

菊能除风热、益肝补阴。李时珍关于菊的医话,蕴涵着朴素辩证法思想。

《菊·发明》写道:

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风

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

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

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治火,益金

所以平木。本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

目,其旨深微。

此医话根据中医学五行生克原理,阐述了菊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它能补肾

水,故可伏心火;另一方面,又能益肺金,故能平肝木。二重特性又根源于

菊“得金水之精英尤多”,“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故能疏风、清热、明

目、解毒。医话告诉后来医家,辩证施药时,不只当知其然,尤须知其所以

然,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顺理成章,药到病除。

《本草纲目》中类似上述的医话有百余条之多,都是李时珍博学深思,

认真分析前人临证经验,并总结自己的临证经验取得的成果。这是他遗留给

后世的一笔珍贵的医学遗产,值得认真研究。①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李时珍医话中阐述了关于脾土为本的医学理论。

脏肺之中,脾胃的功能在于受纳营养物质,经过运化,输布于全身。脾

胃健旺,则元气自然充足,邪气难于侵犯。根据这一原理,金代医学家李东

垣(118O—1251)创立调理脾胃,培补元气,扶正祛邪的“补土”学说,自

成学派。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洁古, 1151—1234),是这一学派的先驱。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多次称赞洁古和东垣,对他们创立的补土派医学思

想作了重要发挥。李时珍推崇张洁古的医学理论说:“深阐轩歧秘奥,参悟

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大扬医理,《灵》、《素》

之下,一人而已。”(《序例·历代诸家本草》,校点本第一册,第9 页)

他称赞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