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父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的那哪里是腌的腐乳,就是盐疙瘩。”其实这话一点也没有夸张,见过三姑妈家里的腐乳的人,都会觉得这话很贴切,那腐乳真的就是一粒粒的盐,拿出来放几天,都可以看到上面会出现一层白白的盐粒。
楚天歌和楚天烈在桐县读书后,周末都会去三姑妈家里,少不得要在她家里吃饭。楚天歌是个直肠子,吃过几顿饭后,就有些受不住,拐弯抹角的说菜太咸了,吃了对身体不好等语,后来三姑妈做菜就淡了些。楚天歌读高三时,她家小孙子出世,孕妇不好吃盐,饭菜就更淡了。
楚天歌还是笑着说:“那是。”
楚天云少去桐县,也只有每年拜年时随楚天歌和楚天烈一起去过几次,听言,震惊地睁大了眼,道:“有那么咸么?太夸张了吧。”
楚天烈就说:“除了腐乳,其他的还好。”
楚天云看了楚天烈一眼,又看向楚天歌,楚天歌笑着点了点头,说:“比三年前我刚去桐县读书时要好多了,尤其是近一年以来,谁让琼华姐生了儿子呢。”
纵然到处宣传生儿生女一样,不过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变的,尤其是农村里那些老头老太太们。谭琼华第二胎生了个儿子,脾性就完全变了,明显的硬气了些,哺乳期间,凡事都以她为中心,而孕妇又忌讳吃盐,自然而然的,菜就淡了下来。
于莲华笑着接了句,“生了儿子,一个个的都成了祖宗。”说得三个子女都笑了起来。
吃了饭,于莲华就去粮店里打牌了。
三姊妹就在家里开了空调,看电视说话。
楚天云忍了这么半天,就忍不住了,凑道楚天歌耳边说:“姐,其实除了京大等几个很有名的,其他的学校没什么区别的。”
志愿也报了,又有学校和明肆的事,楚天歌这会儿已经不在意了,凡事顺其自然便好。而且就楚天歌目前的情况,重读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无论最后被哪个学校录取,楚天歌都会去读。
而且次年的高考是历年最难的,各地学子估分都很保守,为求谨慎,十之八九都报了本省的学校,导致很多名牌大学在外地的录取分数线直接降至一本线,而且那一年的一本线,就是头一年的本科线。还是有很多学校没有达到预定的招生计划,相反,本地的大学却是人满为患。有意思的是,像双江大学等省内名牌学校,最后的录取分数线比略低一筹的中师大还要低。
当年,多少人扼腕叹息,又有多少人笑咧了嘴,又有多少人黯然神伤。
楚天烈就是次年高考,考得不好,选择了复读,而他的一个同学,就是因为分数不好,填志愿时恶作剧一般,在一本志愿的第二志愿填了个极好的学校,最后竟然也被录取了,可谓幸运至极。
第十二章
楚天歌笑了笑,道:“我知道,何况我也只有这个能力,又没有远大的理想,有个二本上就可以了。”
楚天云在姊妹三个当中,是最聪明的一个,后来上了市里的省重点高中,即云城高中。
楚天歌并不想说高考的事,就顺着她的话就问她,“你考得怎么样?预计是进一中还是云城高中?”
楚天云嘴一撇,“姐,你也太不关心人了。”又说:“我就那么不中用?”对一中和市里最好的高中颇有些瞧不起的样子。
楚天烈就笑着解围:“姐高考忙得要死,哪里还有时间管别的?”又对楚天歌说:“她都已经在中师大附属高中上了几个月的课了,三月的时候通过了考试,五月报的名,就直接过来上了课。不过中师大附属高中今年新开了个国际部,全英语教学,她也报了名,六月考的,结果还没下来,不知道过不过得了。”
“真的?那就好了,回来也方便。”楚天歌又尴尬又诧异,不过随即却是高兴。说实在话,楚天歌是有些嫉妒这个妹妹的天分的,不过见她那副万事不在眼里的模样,却又担心她恃才傲物,骄傲自满,又苦口婆心的说:“自信是好事,也要记得那句老话,水满则盈,月圆则亏。”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明显不耐烦听楚天歌说这些,“我料着是没什么问题的,考了后,学校又开了几堂试听课,我也去听了的,老师说得比较慢,我听着一点也不吃力。”
楚天烈也跟着说:“我也上网查了一下,他们官方网站上说是全英语教学,我估计最开始也只是个说法,毕竟大家英语底子差不了太多,但是全用英语讲课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听懂,过个几年,恐怕才能真正实现。不过对国际部的学生英语要求肯定要比其他的人高一些,我们打电话过去问,接电话的老师什么也不肯说,只说成绩还没出来,叫等通知。”
那一年楚天歌高考,又少与家里联系,并不清楚家里的事。楚天云参加了中师大附属高中的入学考试是瞒着家里的,因没有通过,并未说起过,连楚正礼夫妻都不知清楚,后来还是楚正德提起,楚正礼才知道这事,楚天歌根本没听说过这么一回事,哪里想得到?
虽与原先不一样,但楚天云能进中师大附属高中这样的好学校,总归是一件好事,能不能进国际部,楚天歌反而不那么看重,“那就不要紧,既然是第一年成立,估计会多招些人,而且条件也会适当的宽松些,凭云云的成绩,肯定能进国际部。”楚天歌已经忘了自己刚才还担心楚天云骄傲自满,就夸奖起楚天云来,却忘了成绩都还未出来,好不好的谁能知道。
楚天云与楚天烈对望了一眼,楚天云还吐着舌头做怪脸,都笑了起来。
楚天歌在努力回忆以前的事,并没有看见那兄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