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高延寿以此为中心,统御耨萨部的领地,城内积聚了大量的粮草等物资,即使城池被围,以三万驻军,三万百姓算口数的话,城内的粮食也可供这么多人食用三个月以上,若是唐军攻城能力不强的话,乌骨城内的守卫凭高城据守,可以坚持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李世民也是充分地了解了这些情况,因此希望高延寿这位在此盘居多年的部落头领,能劝服城内守军投降。
大军已经抵达乌骨城下,高延寿带着几人进了城内。
“陛下,高延寿能劝服守军献城投降吗?”与李世民一道举着望远镜,看着高延寿进入城内的李世绩,忍不住出声问道。
“大有希望!”李世民口气平和地说道。
我大军兵临城下,前面又有高延寿在辽东城下的惨败,如今高延寿亲自请命入城去劝降,守城方既然让高延寿入城去了,结果应该不会出乎意料的。
李世绩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头上隐现并不多的守军士卒,说道:“若能不战而取乌骨城、迫汋城,那我大军行进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很快就可抵达平壤城下!”
从鸭绿水往平壤,距离差不多只有四百里左右,中间虽然有一些高丽的城池,还有萨水所隔,但我大军携着在辽东大胜的余威,在已经在鸭绿水口待命的水师战船支持下,取了这些城池,击败阻击的高丽军队,渡过萨水,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平壤城下,也并非是件难事。
“正是如此!朕所领的大军,取得的战绩一定会比隋帝杨广强上多倍!哈哈哈!”李世民放下望远镜,看着身边的诸将,很是得意地笑道。
“陛下,我贞观以来,百姓安乐,国库收入大增,军队施行募兵制后战力成倍地提高,此次陛下率军亲征,攻取高丽,那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李世民身侧的李道宗见皇帝这番得意,也跟着附和道。
“唔,任城王所言有理,多亏有那小子的这些建言!”听李道宗此番话,李世民点头称道,同时也想起远在熊津大都督府境内指挥作战的李业诩,不知道这小子这段时间来战况如何了,真希望能在平壤,与李业诩所领的大军会师。
君臣正相互吹捧着说些得意的话,一名在高处瞭望的校尉飞跑过来报告道:“陛下,高将军出城来了,乌骨城城门没有再关上!”
听到校尉的报告,众人忙举起望远镜,查看乌骨城北门的方向,果然,高延寿领着一些人,正快速地往这边而来,而他们身后的乌骨城城门,还是大开着。
看到此情况,作为行军总管的李世绩,立即命令军队作好进城的准备,同时令属将带着人往回来的高延寿所领的那部迎过去。
一会,一大群人来到皇帝所站的位置前面,高延寿及身后几名着高丽军队服饰的人都跳下了马,行到李世民面前,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跪在最前面的高延寿大声地报告道:“陛下,臣不辱使命,乌骨城守将在臣的劝说下,愿意献城归降!”
“大唐皇帝陛下,罪臣乌骨城守将高燕和,率麾下军民向陛下请降!”跪伏在高延寿身后的一将也大声地喊道,同时将手中的一物举过头顶,上呈给李世民。
有侍卫跑过去从高燕和手中接过那物,交到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打开一看,是高丽王高武对高燕和的任命书,还有官印!!
看到高燕和献此两物投降,李世民很是得意,哈哈大笑几声道:“好,高将军顺大势而请降,使得乌骨城免遭战火的涂炭,实乃百姓之福…朕赦了乌骨城诸将的罪,另有奖赏!”
“多谢陛下圣恩!”高延寿和高燕和等人齐声喊道。
“令大军,开进乌骨城,诸将也随朕一道,进乌骨城… ”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十三章 大哥,新罗王可能看上了你
苏定芳率诸将和大军抵达任存城后,李业诩令其稍作休整,两日后,即从任存城出发,往加林城回赶。
除黑齿宁生率两千原百济军士驻守任存城外,李业诩也听从苏定芳的建议,留下三个营约一千名余名第三近卫师的官兵,还有数百名新罗军士,同置唐军一名郎将的指挥下,与黑齿宁生一道,镇定任存城这个战略位置很是重要的城池。
大军将伐高丽,战事还要连续一段时间,所需的各种物资是非常的多。战事开始后虽然说陆续有军需补给从成山一带由海路运来,但因夏秋时节黄海上风浪较大,还是偏南的季风,运输的船只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出海的,即使出海迎风而行速度也是不快,使得运送物资难度比较大,有可能战船还会在海风中倾覆,海路的物资运送不能完全保证军中所需。
虽说此时熊津道行军部拥有的各种物资还可以供大军使用一段时间,最重要的粮食也差不多可以供所有的将士使用近一个月,但接下来的时间内,还需要非常多的物资补充。除了从海路由成山一带运送军需物资,及在熊津辖内征集一些外,必须得从新罗境内补充大量的粮草等物资。从新罗国内运送的物资,从任存城这个方向过来,比从其他几条路运送都要方便得多,快捷的多。任存城这个扼守原百济与新罗来往通道关键位置的城池,一定不能有失,而由三方人员共同驻守,可以在物资送抵时,少许多麻烦。
任存城的主将名义上是黑齿宁生,但大多的事务,还是要由李业诩所留下的作为守城副将的第三近卫师郎将刘仁师作裁定。
百济南方地的诸城皆先后归降于我大军,至此,原百济故地已经基本被平定,一些小型的叛乱已经不足惧,熊津道行军部所属的大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就是举大军挥师北上,与皇帝李世民亲领的大军一道,攻陷平壤,将高丽最终征服。
李业诩在任存城和苏定芳、李业嗣等诸将进行了一番如何展开后续战事布置的商议后,决定立即挥师北归,赶往加林城,集合众将有求于后,再行至熊津城,与郑仁泰的水师将士会合,在布置的熊津大都督府驻守任务并委派驻军将领后,大军就将踏上北征高丽的行程。
此时从任存城出发的大军计有李业嗣所领的第一近卫师全部,程处默所领的第三近卫师大部,还有第四近卫师的一部,共约两万人左右。
因新罗军队大部先行,只有应自己要求留下来与李业诩一道行进的金胜曼所领的不到三千人的新罗军士,又没有火炮能大型辎重,使得行进速度比来时候快了很多,一天基本可行一百里左右。
只是这么快速的行进又苦了金胜曼这个身子不是很方便的女人,但金胜曼在接到李业诩的传报后,也没有任何抱怨,咬着牙坚持跟着大军行进。
………………………
在夜间扎营,李业诩召集诸将议事后,李业嗣磨蹭着留了下来,脸色有些不自然地对李业诩说道:“大哥,小弟想和你说一些私事!”
“哦!?二弟有什么事尽管说来!”李业诩笑笑道,示意李业嗣一道坐下。
兄弟两人一道出征百济已经快一年了,但如此在一块私下聊些私事儿,还是第一次,李业诩不知道李业嗣要对自己说些什么,只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是想和李业嗣聊些家事。
从长安出发已经很久了,妻儿们都快十个月没见着了,虽然连续的行军征战,使得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会想家,想家里的妻儿的,兄弟两人能在一起聊聊家事,也算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