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形势后,我派遣精兵,连夜深挖地道,直达平阳城下。攻城尖锥轰然猛撞,大军续进,城陷十余步。守城的周军,纷纷被先登的将士砍翻在地。我们北齐大军,乘势欲入!
千钧一发之时,忽然,皇帝发敕,下令暂停攻城。原来,他突发奇想,要让冯淑妃亲自观看平阳城被大军攻克的景象。
不料,冯小怜正在营帐中梳妆打扮,施涂粉黛,磨磨蹭蹭,没有及时赶到近处观看。
趁此机会,守城的周军得到难得的喘息,他们在城崩处抛扔了几百具尸体和数十根巨木,终于堵塞住缺口,城遂不下。
大军气馁之余,冯小怜兴趣十足,提出想欣赏晋州城西石上传说中的圣人脚印。
为了提防周军的弩矢会伤及冯小怜,皇帝命令从制造攻城器械的大木中抽取数千根,为冯小怜专门修造一座长长的、四围都包裹木板的浮桥。而后,他自己执兵披甲,率领数千禁卫军士兵,亲自护送冯小怜过桥观赏。
行至半道,木桥塌坏。闻讯后,我们齐军不得不从平阳城下抽取数万精兵劲卒,慌忙赶去护驾。
四十三 血光照晋阳(2)
仓皇之中,皇帝与冯小怜踉踉跄跄,至夜乃还。
就这样,战机终被耽搁,平阳城未能如期攻克。
坏消息传来。周帝宇文邕再发长安。他自率劲旅,浩浩荡荡,重新渡过黄河,与周国诸军相合。
十二月初四,宇文邕抵达平阳。
周军诸军总集,人数总共有八万人。
周军逼城置陈,东西二十余里,漫无边际。
至此,形势大变。
我们北齐大军刚开始进围平阳的时候,为了防止周军主力退而复来,在平阳城南挖掘了一条深长的堑壕,东起乔山④,西抵汾水。
所以,周帝率主力援军再来,只能在堑壕南侧列阵。我们大齐军队,严阵以待,列阵于堑壕以北。
与我们的皇帝的轻佻、轻易不同,周帝宇文邕,常常自乘御马,身边只率数名从人,亲自巡陈。每到一处,他都亲呼主帅姓名,躬自慰勉。周军将士,喜于见知,咸思自奋。大战开始之前,侍臣敦请周帝换乘上佳良马,他推辞说:“朕独乘良马,难道想逃跑吗!”周人闻之,感奋不已。
宇文邕本人英武,多次欲自率精兵进薄我军,均碍堑而止。自旦时到申时,双方相持不决。两国兵士,隔着巨堑喝骂挑战。
看到周军如此势盛,我们的皇帝开始生出怯意。他焦躁不安,问一直做军中最高指挥的高阿那肱:
“我们是开战呢,还是不战?”
高阿那肱毕竟是从前跟随我二叔文宣帝高洋作战多次的老将,半出胆怯,半出谨慎,说:“我们北齐兵数虽多,能战者不过十万,病伤及绕城砍柴汲水者,又三分居一。昔日神武帝大军攻玉璧,敌人援军一来即退。今日将士,岂胜神武帝之时!不如勿战,退守高梁桥。”
不料,花白头发的胖子胡人安吐根却在一旁大言:“如此一撮许贼,看我马上刺取,掷向汾水中!皇帝御驾亲征,如何不战!”
皇帝犹豫未决。
他身边那些平时舞刀弄剑、吹拉弹唱的内侍、佞臣们纷纷表示:“周国天子在,我们大齐天子也在。周国天子尚能从长安远来,我们大齐天子怎能挖壕守堑示弱!”
更要命的是,冯小怜身骑一匹桃红马,也在一旁牵皇帝衣袖,要他主动出战,击败周军。
皇帝跃跃欲试。他大呼定议:“决此一战!”
于是,他下令军队填堑南引,与周军对决。
如此安排,正落周帝算内。他一直找不到机会逾堑对战。如今,我们齐军自己填壕,正好给了周军极好的进攻机会。
皇帝兴高采烈,似乎忘记了这是真刀真枪的实战,与冯淑妃并骑观战。
暴土扬尘过后,巨大而长绕的壕堑终于被我军填平。双方兵马才合,在周军重甲骑兵的冲击下,我们齐军东侧步兵军阵摇动,偏军小却。
见此情景,冯小怜大怖,惶然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