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玉体横陈 > 第45部分(第3页)

第45部分(第3页)

三十八 江山倾斜风雨(1)

我,尉相愿,大齐功臣、海昌王尉摽之子。两代为国,忠心耿耿。

出仕以来,我在兰陵王高长恭手下效力多年,得任其帐下参军。可惜的是,当今皇帝听从佞臣之言,毒酒一坛,把兰陵王鸩杀。

如此自毁长城,让人痛心疾首。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毒酒入口后,兰陵王摔倒在地上,挣扎中,眼中流出血泪……

当时,我在场,与朝廷来的使臣徐之范,一起站在兰陵王高长恭的尸体前。王府的歌伎乐师,齐齐泪下,演奏起《兰陵王破阵曲》。在我耳中,本来豪壮的乐声,显得那么哀伤!深沉的音色,在颤抖琴弦与箜篌的播弹中倾泻……我凝视着定阳黄昏的阴云,忍不住热泪盈眶——如此英俊潇洒、能征善战的大齐王爷,如同一只被自己人射落的苍鹰,再也没有机会在战场上翱翔……

我为大北齐感到恐怖,感到悲哀。

兰陵王乖乖接受皇帝的鸩酒,受赐而死。所以,他的部下和家属没有受到牵连。身为兰陵王参军,我被朝廷派往河阴①做守将。

来早不如来巧。我刚刚抵达河阴不到六个月,周人就发动了攻击。

七月,周国皇帝宇文邕出动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我们北齐。此次周国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我们北齐的洛阳大城②。

身穿黑色衣甲的周军,密密麻麻,沿黄河两岸,水陆数道,一时并进。

而我本人据守的河阴城,正当周帝宇文邕本人所统六万大军直接的进攻。

周人为此次军事行动,准备充分。在宇文邕攻击我河阴的同时,周国大将杨坚、薛迥率舟师三万,自渭水入黄河,顺流而下;周国的齐王宇文宪,率兵三万直取黎阳③。上述三支大军,组成了周国的主攻部队。此外,为了牵制我们北齐的军力,周国大将李穆率兵三万镇守于河阳④,大将侯莫陈芮率兵两万镇守太行道⑤;周国大将于冀率兵两万,逡巡于陈、汝⑥一带。

不同往常,周人此次来势汹汹,攻势强大。他们的样子,看上去不像是以往简单的略地掠民。

兰陵王高长恭被毒死,大将军斛律光被族诛,太尉段韶病死,所以,我们北齐再不能像河清三年⑦那样兵精将能了。

现在,武平六年⑧,我们不仅国势衰减,且缺少良将统帅。

八月,周国各路大军,一时间杀入我们北齐国境。

周国皇帝宇文邕本人,统率六万精兵,开始对河阴攻城。

无数周军,除了登城用的云梯密密麻麻地被拖在地上准备接近城墙时候使用外,他们利用濠桥、折叠桥等攻具,反反复复地跨越壕沟,多少次,蚁附登城。

周军将领们站在距离城墙稍远处竖立的巢车和望楼车上,挥舞旗帜,指挥士兵攻城。

周国步行攻城的汉人军人,大多数身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护甲,只有少数军官身穿明光铠。所以,只要他们跑近,就纷纷被我们城上守军的檑木砸死,或者被床弩射穿。侥幸攻到城墙下面的人,也被猛火油柜和飞炬烧成火人。哀号四窜的周军,马上被我们城上的齐军当靶子射死。

即便如此,周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以及舍生忘死的拼命冲锋,最终用冲城车把河阴外城撞出一个大窟窿。我们齐军拼命用塞门刀车、木女头等防御器具填堵,无济于事。

外城,马上要陷落了。

我站在城楼上,有些茫然地往下观看。城上、城下,遍布尸体。有些是我们北齐军队身穿黄衣的士兵,有些是穿黑衣的周军。他们混乱地躺在地上,横七竖八,有的挨着肩,姿势各异,鲜血满地,都变成了黑色。

由于死人太多,城下潮湿的土地被血水浸泡,然后人踩马踏,变成了浓稠的红泥浆。

到处是铠甲、兵器、箭矢、兜銮,器械攻具遍地。

周国军士的后备队在战场上抢拖尸体,堆成几大堆尸体,小山一样。

在我眼前的墙垛上,也有一具周军士兵的尸体,由于撂放了大半天,发出阵阵刺鼻的尸臭。我扫了他一眼,大概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浓密的黑胡子沾满血迹,嘴微微张开,似乎向苍天发出最后的呐喊。他的左手握住一只曲柄长刀,死死地抓住刀柄,临死也没有松开武器。看他苍白的、轮廓清晰的脸孔,这个人应该是鲜卑或者敕勒,他那两道漆黑浓粗的眉毛,紧紧交锁,似乎心中装满了无尽的心事。

紧隔着这具尸体,另外一个墙垛上,堆着四五个周军的尸体,是被我们守城的士兵用来当土袋用。最上面的一个人,脑袋被劈去了大半,但他完好的半边脸趴在下面一具尸体上,像是亲吻着下面尸体的脸颊。最底下的一具尸体,身体壮大横肥,作为承重。他的脸朝外,侧转过来,似乎要躲避上面尸体的重量,想看看活人的世界。他一只手耷拉下来,横在那里,眼睛微阖,死不瞑目的样子,无神地仰望着北国的天空。他的腿上,还插着一支短戟。

三十八 江山倾斜风雨(2)

无论长戟还是短戟,随着近年来重甲骑兵的使用,战斗各方在盔甲的制作方面日益精良,戟的钩斫杀伤效力基本丧失,军队中已经很少有人使用戟。所以,看到这支戟,我感到很奇怪,不知它属于周军还是我们齐军哪个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