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的走红,使得他的广告费用水涨船高。
一开始大厂商们觉得苏隆是第一次做综艺节目,根本没有经验。
并且现在国内选秀节目已经严重过剩,各种同质化的节目层出不穷,竞争极其激烈,内卷严重。
所有人对冲击波的前景很不看好。
第一期节目开播的时候,只有一些国内厂商冠名了节目。
一些比如英特尔,可口可乐之类的巨头,压根瞧不上这初生之犊。
在他们看来,与其投资一个这样的不确定产品。
不如投资已经引起争议和话题的人物。
比如吐槽大会,引起性别对立的杨莉。
那样得到的经济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这些外资的大厂商,就喜欢花大价钱支援这种争议人物。
声音越大,他给的代言费越高。
他就让一部分人恶心到死。
然后呢,吸引的关注,吸引的讨论,都会转嫁到他的产品上。
这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商业宣传行为。
这好像花钱养苍蝇。
嗡嗡嗡嗡的,逼着你关注他们的产品。
有时候黑红也是红。
就宛如当年的某白金的广告。
如果不能感动你,如果不能打动你。
那就恶心你。
冲击波一炮而红之后,这些大厂商立刻冲了过来。
他们不惜开出天价,给了苏建信近亿的代言费!
而苏建信非常懂事的征求苏泷的意见。
身为公司的艺人,现在已有经济约在身。
尽管迪隆公司给出的合约非常宽松,跟其他娱乐公司相比,简直是菩萨心肠。
但是,如果自己旗下的艺人出事的话。
也会牵连公司的声誉。
于情于理,都要先照会公司的意见。
苏隆得知银特尔和可笑可乐给苏见信开出了天价代言,心里也替他感到高兴。
毕竟这些年来,这哥们一直过着苦兮兮的日子。
从十八九就开始搞音乐,一直搞到了20多岁,这才绽露头角。
拿!
有钱不拿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