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已绝食抗议,才去读了影视学院!”
“不能因为父母的想法就改变你的一生,选择你喜欢的人生。”
“而不是做你父母的傀儡和延伸。”
听王恒这么一说,热巴更不理解了。
“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家里都像你家那么有钱。”
“有的父母安排孩子去读一个专业,或许是为了好就业。”
“比如说,现在张雪峰老师就是给一些家境一般的孩子,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吗?”
“如果一个家庭一般的孩子,学一些不着边际消耗又大的专业。”
“最后不仅拖垮了整个家庭,他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热巴这番话有理有据,也很接地气。
直接就把王恒说的哑口无言。
苏隆拍拍王恒肩膀。
“其实小王说的不太全面。”
“他只是拿自己举例子,他看的只是这部电影的表面。”
“这部电影并不只是鼓动青年们,不要被父母安排自己的人生。”
“他更深一层的意思,你知道是什么吗?”
说到这里,苏隆神情有些恍惚。
他似乎又回到那个下午,那个时候还是以录像带的方式观看了这部电影。
由于自己英文比较差,那个时候的录像带又没有字幕。
他几乎是连蒙带猜其中的内容。
却依然被深深震撼了。
这部电影并不只让青年们去抱怨父母的约束和管制,并不只是一味的让青年去不切实际的追求错误的东西。
基廷老师为什么不顾一切,甚至冒着自己被学校辞退的风险。
也要用这种另类的方式激励大家?
因为他发现,这里的学生都已经没有了进取心。
那么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是因为原生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灌输给他们“意识壁”,他们丧失了追求更好生活的激情。
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管。
因为这位老师也有同样糟糕的前半生。
他浪费了半生的时间,才琢磨透了一个道理。
不能以别人的自我限制和意识壁垒,来束缚自己的人生和理念。
有些人平庸一生,不是因为他没有天赋,没有才华,没有机遇。
是这些东西到来的时候,他没有抓住他们。
或者是自己压根没有积极进取,这是消极的,保守的,守住一个最低的底线。
传统教育,和家庭给予孩子们的。
是一种保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