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叹息一声道:“你若是没有妻子,朕倒是真想让你做朕的快婿。天家的颜面要紧,朕什么事都可以答应你和安宁,只是这件事,朕却是不肯的。”
沈傲道:“陛下真的什么事都肯答应微臣?”
赵佶看着他:“你少又想耍什么心机,朕和你说了,安宁也要随朕去散散心,朕现在告诉你这个,是让你老实一些,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沈傲心里想:“非分之想是什么?陛下,我很纯洁的啊,这种话我一听就脸红。”
正说着,那一边有人过来道:“太后请陛下去景泰殿。”
赵佶站起来,道:“不知又是什么事,沈傲要不要随朕去看看?”
沈傲点了头,二人到了菊花,离着景泰殿很远,便听到有人陶陶大哭,赵佶和沈傲面面相觑,加快脚步进去,大是汗颜,这陶陶大哭之人正是晋王赵宗,赵宗趴在太后的膝下,哭得昏天暗地,欲生欲死,太后的手搭在他的背上,只是不断安慰,可是赵宗的性子却很会来事,太后越是没辙,他哭得越是厉害,大有一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气概。
沈傲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不知这位兄台演的又是哪一出!
太后见赵佶进来,便立即擦了眼泪劝慰赵宗:“你皇兄来了,有他在,自会护着你的,你不要再哭了。”
“噢。”赵宗突然抬起头来,吸了吸鼻涕,一下子变得无比正经,若不是那脸上千万道泪痕,谁曾想到方才他还哭得死去活来。
赵佶朝太后行礼道:“母后,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让儿臣过来?”
太后道:“你坐下来,哀家问你,若是你嫡亲兄弟有事,你肯不肯帮他一把?”
赵佶道:“这是自然,朕只有这么个胞弟,他虽然爱胡闹,可朕断不会不管他的。”
太后对这个答案颇为满意,颌首点头道:“这就是了,实话和你说吧,昨夜赵宗做了一个噩梦。”
“噩梦?”赵佶愣了一下,与沈傲对视一眼,沈傲朝他颌首点头,赵佶心下了然,沈傲已经去找过王妃,这一次倒不是赵宗无故生事,而是赵宗奉了王妃的使命来演戏的。
不过赵佶和沈傲都有点儿苦涩,演戏而已,至于这么拼命吗?
“母后,不知晋王做的是什么噩梦。”
太后吁了口气,道:“他梦见了庐山的山神,说是山神告诉他,他只有三年的阳寿。除非真龙天子去庐山祭神,方能为他续命。陛下,他是你的嫡亲兄弟,你们也是一块儿长大的,我这个为娘的也不便说什么,陛下救不救他,自己思量吧。”
赵宗在旁道:“母后,你还有一句话漏了说,天子去祭神还不够,孩儿也要随天子一起去才行的,山神说了,要我也去祷告,念九十九遍的金刚经。”
沈傲顿时无语,原来这赵宗也想趁机出去,按道理,亲王宗室是不许出京的,上一次逃出京去,还差点引来大祸呢!
赵佶又喜又忧,喜的是沈傲的计策已经实现,只是带上赵宗,他心里很是忐忑,有这么个爱胡闹的皇弟跟着,不知要惹来多少是非。
“母后,既是事关皇弟的性命,朕岂能莫不关心……”
沈傲在旁打断道:“陛下三思,若是陛下出巡,只怕会引起朝廷非议。”
太后愠怒道:“这事关晋王性命,就是朝廷非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沈傲,这件事你不许反对,否则哀家不会饶你。”
沈傲笑呵呵地道:“臣当然不会干涉反对,可是会有人反对啊,到时候让陛下背着一个骂名,就大大不妙了。不过,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赵佶连忙道:“你说。”
沈傲想了想,道:“不如让太后下一道懿旨,就说要让陛下出京为她去庐山一趟还愿,如此一来,陛下出京,便是遵守孝道,就算有人反对,又能如何?百善孝为先,我大宋以孝治天下,陛下更应该垂范百世是不是?”
赵佶眼眸一亮,想不到沈傲临阵磨枪,一下子又想出如此妙策,一旦太后发出懿旨,自己半推半就,非但可以理直气壮地出京,也绝不会在史书中留下骂名,这个孝字,是绝对无人可以悖逆,比所有道理都大。
太后道:“这个倒是好说,哀家这就发一道懿旨下去。”
沈傲苦笑道:“太后也不必如此心急,总要年关过了再说,大过年的跑到庐山去,那可大大不妙。”
太后想了想,虽是忧心如焚,却只好点头:“沈傲说的也有道理,依我看,沈傲也可以总揽三省事了。”这一句话虽有几分说笑的成分,也是对沈傲的一句奖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