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李敖的冷眼狷行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这篇文章发表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随之在《文星》、《文坛》、《新闻天地》、《自由青年》、《民主评论》等杂志上都有相关讨论文章发表,青年人觉醒了,他们联合成一股力量,要和老年人进行一场棒子战了!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与棒子》的发表在使李敖看到自己实现理想的道路的同时,也使他更加难以忍受令人窒息的“纯学术”式的经院道路,1961年11月25日,他在给姚从吾老师的一封信中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这一苦恼:

每当您刚走后,我关上研究室的灯和门,准备让夜色吞噬我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在“高楼”中有点黯然,“大难”随时可以当头,可是由于您的支持,我总算觅得一块“净土”来安置我的肉体。我不是一个用功的人,我的身世与气质都使我怀疑我能否走纯学术的路,我的许多朋友是年轻人,年轻人自然有许多被老年人“奇怪”的苦恼,可是比起他们来,我的苦恼似乎更“错综复杂”。我用这四个字,并没有什么自豪的意思,摸索了这么多年,我毕竟发现我愈来愈渺小,而且糟糕的是,我又自甘于渺小,自知我不能不渺小,我用我那渺小的眼睛望着“高楼”,在我那渺小的头脑里,我是多么不愿浮现出陈子昂那首登幽州台歌呵!

5.向胡适要钱(1)

“没有人相信我穿的衣服没有一件不是老子的余荫,没有人相信我要筹还大学时代的零星旧债,没有人知

道我为买书而存下半年吃早饭的钱……”

踏上战斗征程的李敖仍被贫穷牢牢地压迫着,无奈之下,他给胡适写了一封信。

军号以吹响,战斗已打响,但李敖还是穷得叮当响!虽然他有了工作、虽然他写了不少文章,虽然他睡上了木版床,虽然他还在为学生改作文,但贫困仍象一块巨石牢牢地压着他。

虽然李敖现在给姚从吾老师做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助理,但因为该会成立不久,一切还没有完全上轨道,所订一些规章不尽理想。在助理人员发薪上要拖上一阵子,李敖身受其害,忍不住了,但为了不使姚从吾老师为难,他直接“通天”:10月6日李敖直接写信给老师的老师胡适,向他抗议,因为他是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信中这样说:

我们做助理的人与研究讲座教授和领甲乙种补助的先生们不同,他们有教授、讲师的本薪,补助的钱对他们是“安定费”,是本薪以外的“补”与“助”,可是我们“助理级”的就不同了,早几天或晚几天发薪对我们所生的是不能跟他们比的,每月唯一的一千元,它是我们的本薪,它迟迟不发,对“专任”两个字是一种讽刺,并且使我个人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钱,使我三条裤子进了当铺,最后还不得不向您唠叨诉苦,这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谋的不臧我不清楚,说句自私的话,我只不过是不希望“三无主义”在我头顶上发生而已。

第二天胡适就回了信,信中说:

李敖先生:

自从收到你七月四日的长信和那一大盒卡片之后,我总想写信请你来南港玩玩,看看我的一些稿件,从吾先生说:“等他考过研究所再找他吧。”后来我见报上你考取了研究所的消息,那时我又忙起来了,至今还没有约你来玩。

过了双十节。你来玩玩,好不好?

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你千万不要推辞,正如同你送我许多不易得来的书我从来不推辞一样。

你的信我已经转给科学会的执行秘书徐公起先生了。他说,他一定设法补救。

祝你好。

胡适 1961年10月7日夜

这张支票可以在台北馆前街土地银行支取。

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干元后,李敖非常高兴,也很感动。胡适的古道热肠给了他很大鼓舞,也使他更深地了解了胡适的表达胸怀。胡适此举,决不是因为李敖的父亲是他的学生,而纯粹是基于李敖的治学成绩,他有眼光看出李敖是最有潜力的台大学生。但也有人说风凉话,说胡适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但他老先生这样做,对人有益,对己无害(除了少了一千元外),又何乐而不为?别的老先生,高高在上,会这样帮助一个年轻人吗?一比之下,就知道胡适的高人一等了。

为了救急,李敖只好动用胡适寄来的这一千元,但决定不把这一千元做为赠款,只做为贷款,以后一定想办法把钱还给他。

胡适的这一千元的确帮了李敖的大忙,但却不能根本解决李敖的生计问题,即使后来工资发下来,也是如此。助理薪水是三月一发,钱虽不多,却不准兼差,有时又不不准时发薪,寅支卯粮,也需有粮才成,可是从何支起?何况李敖夏天又考上了研究所,按任用助理的规定,助理是专任,研究生不能做,所以专任助理的一千元薪水也没有了,只能拿研究生的研究费四百元,这点钱根本不够李敖做研究和生活用。后来姚从吾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让一位中学老师顶替李敖助理职,而由李敖兼任教职,可学校不同意,所以最后也泡汤了;在考研究所之前,李敖自信考取后虽然丢了专任助职务,但因为研究生可兼助教,所以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料等他考取后,沈刚伯为了抵制李敖,突然废除了研究生兼助教的规定,硬定另聘研究所外的人担任,后来李敖放弃研究所不念了,沈刚伯又恢复了研究生可兼助教制。

穷则思变,李敖心生一计,想变专任助理为兼任助理,兼任助理就可以兼职谋事;同时他还想到杂志社兼职,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为此,他频频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姚从吾写信,上“陈情表”。

1961年8月27日,李敖在给姚从吾的信中表述了自己想到杂志社兼职的苦衷:

老师:

有一件事我一定得听听您的意见。

马宏样在大陆杂志社的事他想让给我,业务不忙,同时可增加点编辑经验。

生活方面,如果兼任助理500元和'研究生'研究费400元,杂志社600多元的薪水,可以帮助我改变一些现状:可以买儿本书(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大量买书了),同时还可以还还我几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但姚从吾显然不赞成李敖的打算,而是劝他“应志其大者,远者”,“不受三年苦,难得人上人”,并希望李敖以后在这些事上不要太随便决定。

1961年12月13日,李敖给姚从吾老师写了一封长信,其中说:

我决心去教书,用真正的汗珠来换取我应得的酬报。也许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