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说话不妨多,
喝酒可要少,
不然太太晓得,
那可不得了。
(适之先生曾提倡“不老”哲学,又是美国怕太太协会的会员,用这两点意思成此小词,敬贺他六十八岁生辰。)
附录:胡适回信
谢谢你送我的生日诗!(你把“喝酒”写成“渴酒”了。)我常说,凡能做打油诗的,才可以做好诗。你这首诗可以算是成功的打油诗,可以预测你做白话诗的前途。
谢谢你送我的书!
胡 适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2月17日:赴南港、送胡适旧版《四十自述》及《胡适的时论一集》各一册,胡适送我《师门五年记》一册。
12月31日:“晚饭前收到胡适寄来的贺年卡(我还没有给他)及《师门五年记》校正本。
1959年1月7日:夜赴国际学舍听胡适讲演,胡适似没有他老师杜威那种宁等一下,想好一句完妥的话再说的做法。
4月13日:晨赴台大医院看胡适病于二O三室。
4月18日:晨与姚老谈,又劝我看胡适,意谓胡颇欲使关系深切也。
7月3日:胡适今午飞美。
在李敖日记中还记载了很多他对胡适的看法,其中明显表现出对胡适态度的变化。最初胡适在他眼中是完美无缺的学者典型,因而他立志要向胡适学习,但很快他就有点看不起胡适了,但言谈间仍对胡适充满敬重之情,到1959年胡适生病以后,两人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就远不像开始时那样亲密了。且看下面几则日记:
1958年6月13日:夜在新兴给昭先讲史学史,我想到胡适说话演说时的态度。我甚受影响,我真的开始做一个最有飓风型的人(我在说话的神情与技术上,最近因他而有大转变……我近来一是肯努力,二是有担当,胡适这次回国来给我的影响甚大,因为看到他,使我决心想做成像他这样的一个人。
6月15日: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欢迎,但他们又何其狭窄。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了呵。唯美主义的李敖,岂胡适、殷海光等无艺术人生者可及!
对胡适有些反感,过去吾之态度不正常。
6月18日:老马此生与人关系上必将窄而狷,重质不重量,交际等比我差远了,他不能成为一popular式的学者。popular式学者,只胡适一人而已,唯吾能学及之。
11月6日:前晚迎胡适以来,油然于努力一途,“出山要比在山清”之自勉殊殷,对与女人为伍事颇厌。吾当脱尘缘而上升为胡适等第一等之人耳。
12月20日:胡适的拔尖心与首席心太重。
1959年1月2日,借他人之口,说“胡适已不能领导李敖了。”“胡适等安足以为吾师哉”。
1月14日记:“深觉鼓舞一时风潮当从马戈采罗曼罗兰等著书之法,胡适等法不行也。
2月24日:赴南港,听胡适讲演《真历史与假历史》——用四百年的水经注研究史做例子。……叹众老之中,竟无一可为吾师者!
3月1日:傍晚复徐高阮一长信攻击胡适以下的老朽们。我对胡适那种“好话说三遍”的态度越来越不满意。
5月9日——读胡适、罗隆基、梁实秋合著《人权论集》,深感吾之方向在此不在史也。
4月1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胡适,又看望了光宗。
4月2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光宗,却没去顺道看胡适。
4月25日,李敖再次到医院看望光宗,“并花十八元送炼乳二听”,但他仍旧末去看望胡适。4月30日,他才到医院看胡适,此后再也没有两人见面的记载;7月3日胡适“飞美”,李敖也没去送行。
显然,李敖此时对胡适的态度已经变得有些冷淡了。李敖下面一段话或许能够说明这种改变的原因:“这些日记表示的是,我虽然不以‘胡适——姚从吾’他们的水平为己足,也不以做学者,终老于文学学术研究为己足,我的目的是超越他们,是我经世致用,为人权战
斗的方向。虽然做学者我也蛮在行,可是,这又怎么够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李敖……殷海光……台静农(1)
当殷海光约见李敖时,李敖曾很激动,并因此想转哲学系;他很喜欢殷海光的文章,但对他为人的软弱却无法接受,于是他又将这个老师“抛弃”了。
当他精心统计出台静农每天只写十九个字就在台湾通吃四十年后,他真的对大学完全失望了。
李敖在“叹众老之中,竟无一可为吾师者!”时,他心中的这个老师名单中就包括殷海光和台静农。
李敖与殷海光结识,源于他在《自由中国》发表那篇论胡适发文章,当时《自由中国》的主编是雷震,但杂志的真正灵魂人物是殷海光。李敖的文章发表后,一天张灏跑来找到李敖,对他说:“段海光看了你的文章,想见见你。”当时殷海光是台大哲学系教授,张灏在历史系比李敖高两班,是殷海光吸收的及门弟子的前期人物。在李敖看来,当时陷在台湾岛上的“蛟龙”人物,一是胡适,二就是殷海光,虽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