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63部分(第3页)

第263部分(第3页)

贾似道同时给魏王吴邵刚写去了信函,明确提出朝廷准备搬迁到开封府城去,要求吴邵刚做好一切的准备,迎接皇上的大驾。

贾似道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谢太后与皇上了。

一旦离开临安府城,迁都到开封府城,那么贾似道专权的局面肯定遭遇到巨大的挑战,毕竟朝廷已经没有多少的大军,贾似道手中能够掌控的,也就是殿前司以及侍卫马军司的十三万军士,至于说其他地方的大军,要么朝廷无法调遣,要么就是不一定听从朝廷的调遣。

魏王吴邵刚的麾下究竟有多少的大军,贾似道不知道,可他清楚,吴邵刚麾下的大军,实力强悍,才真正的能够抵御蒙古鞑子。

若是朝廷搬迁到了开封府城,吴邵刚凭借着雄厚的实力,掌控朝政,排斥他贾似道,那是很简单的事情,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事宜,贾似道是清楚的。

大半个月时间过去,派遣到鄂州去谈判的朝廷使者没有回来,不过信函送回了京城,阿术不仅拒绝了大宋朝廷的谈判,而且直接处置了朝廷派遣的使者,以表示灭掉大宋的决心。

开封府城方向,没有任何的动静。

到了这个时候,贾似道知道,自己所有的猜测都应验了,与蒙古大军的谈判陷入没有希望,搬迁到开封府城也是奢望。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个选择了,再次的迁都,朝着南方迁都,将都城迁移到福建路的福州,如此可以暂时躲过蒙古大军的追击。

可是迁都就能够让蒙古大军不继续进攻吗。

贾似道再次感觉到,他好像没有了任何的退路。

鄂州陷落、高达战死、夏贵投降的消息传到京城,朝中的大臣再次哗然,无数痛斥的声音指向了夏贵,夏贵在京城的家人,则成为了过街的老鼠,殿前司已经派遣军士守住了夏贵的府邸,其家人不得外出,在府邸之中等候朝廷的敕令。

其实朝中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已经不多了,自从襄阳府城陷落之后,不少的文武大臣辞官离开了京城,前往开封府城而去,他们已经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

那些没有多大本事,就是想着能够混日子的官员,不会离开,可惜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根本不可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当然这其中也有忠于大宋朝廷的官员,先择留在了临安府城。

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大宋朝廷先后失去了襄阳、江陵、鄂州、建康、庐州和潭州等城池,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淮南东路与淮南西路等地,其能够掌控的地域越来越少,以前繁华富庶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少,自身实力也遭遇到重创。

六月低七月初,南方进入到雨季,也进入到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季节。

持续的暴雨,以及难耐的酷热,迟滞了蒙古大军进攻的步伐。

蒙古大军主帅阿术接到了皇上的圣旨,要求他稳定所有占领的地方,暂时不要着急展开进攻,等到秋季之后再行展开对南方的进攻,争取尽早灭掉大宋。

忽必烈的这道圣旨,自然是有道理的,酷暑季节,正是疾病流行的季节,从北方来的蒙古大军,很难适应南方的气候和饮食,这会导致疾病的流行,大大的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数年的襄阳之战,蒙军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教训。

攻陷了鄂州之后,忽必烈已经明白,灭掉大宋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不需要那么着急,尽管稳固已经占领的京西南路等地,毕竟占领了开封府城的大宋的魏王吴邵刚,还在一边虎视眈眈,若是吴邵刚选择对京西南路等地发动进攻,阿术率领的大军,就有可能遭遇到前后夹击的局面,前面数年的征伐,就有可能遭遇到重大的影响。

阿术接到皇上的圣旨之后,与副帅阿里海牙商议。

对于皇上的这道圣旨,阿术不是很赞同,尽管谈麾下的蒙古大军,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北方和中原,对于南方的气候和饮食不是特别的习惯,可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征伐,绝大部分的军士都已经适应过来了,不能够适应的只是少量来自于草原的蒙古铁骑,眼下大宋朝廷已经无法维持,处于最为脆弱的时候,乘胜追击一举灭掉大宋朝廷,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皇上的圣旨是不能够违背的。

阿术与阿里海牙的商议,其实是想着从这里面找到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在不违背皇上圣旨的基础之上,展开对大宋朝廷的进攻。

阿术想到的是,利用吕文德以及夏贵麾下的投降的宋军军士,展开对江南路的进攻。

阿术当然不完全信任这些投降的宋军,特别是夏贵麾下的那些宋军,在休整的这段时间之内,夏贵麾下投降的宋军,有不少人违背军纪军规,甚至有不少人因为不服从命令先择逃跑,被抓回来的绝大部分逃跑的军士,都被就地处决了。

阿术不在乎这些投降的宋军,他需要的是稳住麾下的十几万大军。

现在,利用这些投降的宋军,来进攻大宋的城池,为蒙古大军打开通往大宋京城临安府城的道路,怕是最好的选择了。

可惜副帅阿里海牙不同意阿术的安排。

阿里海牙认为,这些投降的宋军,尚未彻底的归附,其战斗力也不是很强,若是派遣他们去进攻城池,说不定与城内的宋军里应外合,反而会破坏大军进攻的计划,且皇上的圣旨已经非常的明确,就是要求大军暂时休整一段时间,等到酷暑的季节过去之后,再行的征伐。

阿术没有料到阿里海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