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丝毫没有感觉到奇怪,相反很是从容的点头。
“如此很多事宜就能够解释清楚了,在下佩服大人的雄心壮志,只是感觉到,大人若是长期困顿在四川与云南等地,是难以真正施展抱负的。”
吴邵刚微微点头。
“不错,在四川与云南两地发展,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下若是猜得不错,大人的目光,看向的是中原,更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的。”
这一次,吴邵刚微微摇头。
“刘先生这一次没有说中,我倒是没有刻意盯着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机会合适的情况之下,肯定是要拿下的,不过一旦拿下了京兆府路,则合州御前诸军将成为众矢之的,很多的意外情况都是会出现的,依照我之想法,还是暂时稳固四川与云南两地。”
刘秉忠的眼睛里面瞬间迸射出来亮光。
“在下还是错估了形势,没有能够体谅大人的睿智,这都是在下的错,若是占据了京兆府路,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下一步就无法施展了。”
刘秉忠已经放开了,他万万想不到吴邵刚会爽快的承认有称帝想法的事宜,这也是他冒着巨大风险开口询问的,万一吴邵刚遮掩,他也能够理解。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秉忠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郝经死心塌地的跟着吴邵刚。
吴绍武、吴绍尊以及曹文刚已经是脸色煞白,身体都微微有些颤抖了,作为大宋的举子,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毕竟他们都是吴邵刚的至亲。
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眼睛里面同样迸射出来光芒,若是吴邵刚想着称帝,那么他们归顺其麾下,岂不是也谋得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刘秉忠再次起身,对着吴邵刚稽首行礼。
“在下刚刚冒昧了,如此的询问大人,若是大人怪罪,在下原承受一切之罪责,不过在下也要解释如此之原因。”
“在下已经决意效忠大人,若是大人想到的是大宋朝廷,那么在下做事情是一番模样,若是大人有着一统天下之决心,在下做事情是另外的一番模样,恳请大人原谅在下之冒昧。”
吴邵刚也站起身来,走到了刘秉忠的对面。
“刘先生,你是第一个直接询问我是不是有称帝之心的人,有胆识,短短几天的时间,你就能够从诸多情况之中做出分析,足见判断力不一般,也难怪你与郝先生当初会成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可惜啊,忽必烈能够识人用人,却不知道如何的尊重人才。”
“我之决心,早已经定下来,郝先生知晓这一切,他不会明确告知你,如今既然摊开来了,也就没有必要过分的遮掩,当然在外面,这些话绝不能够有丝毫的泄漏,否则我不会客气,今日在这里的诸位,都记住了,这是绝密,至死都不要开口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策
刘秉忠求见吴邵刚,当然不仅仅是询问,不仅仅是想着知道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若是没有什么好的谋略提出来,那就显得过于孟浪,可谓是不识时务了。
前面刘秉忠提到了京兆府路,可不是无中生有,当年他也曾经想着提议蒙古朝廷迁都到京兆府路,但这个建议最终硬生生的压下去了,一来京兆府路是大宋曾经的京城所在地,若是蒙古王朝也定都于此,显得不合时宜,二来当时的情况也是不允许的,阿不里哥控制了整个的漠北,以及草原绝大部分的地方,若是都城距离草原太远,则无法有效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故而刘秉忠始终都没有提出来。
之后刘秉忠建议蒙古王朝迁都现如今的大都,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大都之位置稍稍远离草原,一方面可以控制草原,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直接控制中原的,将来就算是一统天下了,凭着蒙古王朝的实力,同样可以控制南方。
刘秉忠之所以想着询问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也是因为内心有着一层巨大的隐忧。
厢房里面的氛围稍稍平静之后,刘秉忠再次开口了,依旧是询问。
“大人之爽快,在下佩服之至,不过在下还有几个疑问,不吐不快。”
“刘先生尽管提问就是。”
“大人以为蒙古大军的实力如何,与合州御前诸军比较起来高下如何。”
吴邵刚看了看刘秉忠,也看了看张柔、张弘略和张弘范等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蒙古大军实力非凡,合州御前诸军短时间之内无法抗衡。”
“大人说的是,在下也是如此认为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秉忠再次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