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鱼将那五张新买到的卡带,藏在了怀里,这个年代的动作片还是比较保守的,大多以剧情为主,动作镜头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上半身在动而已,可对于从未接触过这类东西的国人来说,这玩意绝对是“鸦片”级的存在。
而现在刚好也是录像厅大流行的时候,深夜档经常人满为患,广大国民都很热衷于上夜课。
现在卡带是有了,李多鱼还缺一台播放机,最好是可以录像的那种,这样就可以把电视播放的内容给录下来了。
离开鬼市后,李多鱼来到了码头,这里有好几盏亮眼的卤素灯。
虽然天还没亮,但已经有不少渔船停靠在第一码头这里。
正月恰好是带鱼最为肥美的季节,一筐筐的带鱼被拉到码头上。
这些带鱼是被拖网拉上的,品相都比较差,很多都是鼓着眼珠子,还有破肚的。
像这种品相差的,大多都是被鹭岛水产品加工厂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收走,这类带鱼大多会被做成带鱼罐头,剩下的做成咸带鱼销往那些不靠海的城市和村庄。
而那些品相好的,则会被鱼贩子挑选走拿去早市去卖。
除了这种拖网船外,码头这边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渔船,大多还是以舢板船为主。
这些小渔船抓的都是一些小海鲜,而这些海鲜才是本港人的最爱。
鹭岛这边的渔民经常讲要吃海鲜,就要吃粘网抓的,不要去吃大网拖上来的。
他们这样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拖网抓的海鲜,大多都不是特别新鲜。
像鹭岛这种海滨城市,吃起海鲜来,可比榕城这种内陆城市挑剔多了。
其挑剔程度,甚至比担担岛有过之而不及,这些小渔船一靠岸,就有不少鱼贩子围过去。
这些鱼贩子,有些是鱼市那边的店家,有些则是一些酒店的供应商。
自打鹭岛被划为经济特区,鹭岛一直深受港岛投资客的青睐,他们搞了非常多的海鲜酒楼。
在投资的同时,也把很多饮食习惯带到了鹭岛来,也正是因为这些海鲜酒楼。
鹭岛这些的海鲜价格,是一年比一年搞。
李多鱼之所以这么早来码头,并不是要跟这些鱼贩子抢海鲜的,而是来买活虾和沙蚕的。
陪领导去钓鱼,总得先把鱼饵准备好,不然等会都钓不到鱼,那就尴尬了。
李多鱼自认不算什么钓鱼好手,但作为养殖户的他,倒是很清楚,海鱼喜欢吃什么东西。
活虾钓鱼,至少能保证你不会打龟,而用沙蚕钓鱼,则可以保证你钓到更多的鱼种。
李多鱼先去了自己的钓鱼船那里,取了个水桶,并将刚才买到的五张“卡带”妥善安置好。
他的钓鱼船停在码头这里,还挺贵的,每天就要缴纳五块的停船费用。
李多鱼拎着水桶,也学着鱼贩子跟那些渔民搭话起来。
“阿伯,有没有活虾啊?”
一位渔民回道“我这船没水舱,全是死的,你想要买活的,要去找那些有水舱的。”
“好的,感谢阿伯。”
上次来的时候,李多鱼就发现了,鹭岛这里的舢板船是有活水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