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读书。”
刘春婵家里只有大哥刘春生要去木棉村的学堂上学。
“真好啊,会读书认字。”
刘春蝉瞧着七八岁,这个年纪在穆玉书的认知里都会读书认字了,有些聪慧的姑娘都是作诗了。
“你没有去学堂吗?”
刘春婵摇摇头。
穆玉书震惊,“为什么?你这个年纪就该读书啊。”
刘春婵被穆玉书理所应当的语气镇住。
啊?她这个年纪怎么能读书呢?读书都是家中长子的事情呀,她要帮着家里干活的。
不过想到赵亦茶也是要读书的又觉得穆玉书这样想也合理,毕竟是赵家的亲戚嘛。
真好啊,生在赵家。
穆玉书感受到了刘春婵的失落,伸手在她低垂的头前面晃了晃。
“你怎么了?”
刘春蝉吸了吸鼻子摇摇头。
穆玉书指着装兔子的小背篓笑道:“你是因为养小兔子才不上学的吗?”
“因为养兔子太厉害了。”
“娘说过,这叫术业有专攻。”
“你好厉害呀,已经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
“我还没有,我学了很多东西,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
“啊姐让我不要着急,等我长一点可以学更多的东西,说不定有我喜欢的。”
穆玉书捧着脸笑嘻嘻的,想像个温暖的小太阳花。
刘春婵刚才还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这样啊,确实不着急,你还这么小。”
穆玉书嘿嘿的笑,又去问被捆起来放在院子里的鸡。
“我发现它们好像长得不一样,你看这个和那个。”
按着穆玉书手指的两只,刘春婵笑道:“当然不一样了,一只是公鸡一只是母鸡。”
“哇哦!”穆玉书还没见过活着的鸡,对鸡形态的映象只有整只的盐焗鸡。
“原来这么大啊,嘴好尖,看起来好吓人。”
刘春婵说道:“啄人可疼了!”
穆玉书本就害怕,一听到会啄人,更害怕了,赶紧往离鸡远的地方挪凳子。
两个小姑娘聊得欢快,刘耕生时不时插几句话,很快打成一片。
大人们的社交就没孩子这么顺利。
先不提县令老爷在这儿,关是和赵老大、赵老三说话,刘婶子都很紧张。
这俩都是秀才,是读书人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