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之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反正过不过年家里都是一个样。
爹对自己始终不满意,但是赵老三他应该很喜欢。
赵老三学识够,而且和爹一样,有断案的直觉。
“我爹惜才,要是知道你,肯定要收你为徒。”
陈景之和赵老三聊起京城的案件,赵老三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
这份天赋和能力,他爹肯定迫不及待的培养他。
赵老三笑笑,只当陈景之开玩笑呢。
“我就是直觉比较准而已。”
赵老二在跟赵老爷子学做木工。
“爹,你说我做个木头的灯笼怎么样,做得薄一点,蜡烛的光也照得出来。”
赵老爷子看傻子一样的看赵老二,“那得吧木头削得多薄,费这么大劲做个灯笼。”
赵老二觉得有理,“难怪那么多样式的灯笼,没有人用木头做的。”
“木头灯笼难做,可以做成镂空的,应该好卖。”
赵老爷子点头,“这倒是,我在县上看到过店
里买的灯笼,就是木头镂空,雕刻了好看的花纹。”
“卖得可贵了,是其他纸灯笼的三倍价钱。”
赵老二摆弄着着手里的木板,“商机呀!爹,我也做一个试一试。”
“说不准能卖银子呢。”
虽说士农工商,不少读书人家是不想孩子经商的。
但是赵老爷子觉得无所谓,不是每个儿子都适合走仕途,赵老二一直对经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做爹的总不能拦着儿子,再说了,凭本事挣银子,不丢人。
“那你可以试一试,还剩好些木头。”
“我还记得那个雕花的样式,等会给你画出来,你看着参考参考。”
赵老二已经在挑选合适的木头的,“行,爹,我做出来就挂咱们院门,显摆显摆。”
李秀秀手工不好,手里拿着针线皱着眉,“三弟妹,你看我这朵花,是不是又歪了?”
李月白停下手里的活儿去看,“是有些歪,没事,在旁边添一朵小的,绣成花团就合适了。”
赵苗苗把棉絮塞进帽子里,把留的小孔缝上。
终于做好了一个帽子,赵苗苗兴奋的拿给李月白看,“三嫂,你看看这个帽子。”
一顶小帽子,做赵长瑞的。
李月白接过帽子,左右看了看,夸奖道:“苗苗做得很好了。”
“小帽子大小也合适,上面的花纹也绣得好。”
赵苗苗得了夸奖,开心的整理剩下的线,准备做点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