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陶,你这姑娘养得好,越来越出色了啊。”
“南风小时候只觉得她玉雪漂亮、眉眼如画。现在长大了越来越灵秀,动作爽利、落落大方,漂亮反而不是她最让人亮眼的地方。”
吴贤玲叹了一声,眼中露出一丝惆怅与怀念。
“老陶,南风这是集合了你和徐老师的优点。既有你的清高傲气,又有喜琴的温柔大方,最难得的是眉宇间那一股疏朗开阔,大家气派!”
听着大家一边倒地夸赞陶南风,陶守信与有荣焉,嘴上却谦虚着:“别夸她,她还小呢。”
抬眼看着女儿站在讲台上,闪着耀眼的光芒,陶守信内心一片柔软,美滋滋的。
在陶守信看来,陶南风能够进入设计大赛的决赛已经很不错。至于能不能拿到冠军,会不会被周若玮比下去,并不重要。
输了就输了呗,鞠躬道歉说一句“我是关系户”那又怎样?父亲是女儿的依仗,有什么问题吗?
陶守信为人刚硬,只针对原则性问题;对于这类虚名,他向来豁达。
周若玮答辩结束之后,将模型、图纸收拾好放在准备间,自己则走到小礼堂的后排角落,默默地看着台上灿如星辰的陶南风。
她只不过往那里一站,便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优秀如她,却不肯对自己多看一眼,想一想心都会痛。
一切准备就绪,陶南风抬起眼眸往底下一瞧。
眸光似水,整个礼堂瞬间便安静下来。
包括在走廊、窗外叽叽喳喳的人群,都闭口不言,专心等待她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陶南风,这次的住宅设计作品由我、齐明学、汪燕……一共七位同学完成,我们团队的名称为——北斗。”
这个开场白一下子就让大家有了兴趣。
北斗七星,七位同学参与设计,团队名为北斗?真有意思。
幻灯机打开,汪燕将准备好的第一张幻灯片放进机器,光线投射到白墙之上,底下一片静默。
“我先为大家介绍设计作品中,住宅的居住者、使用者,秀峰山农场的知青。”
一张一张青春飞扬的黑白照片在白墙上显示出来。
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梳着短平头的小伙子,穿着朴素的衣服、脚上一双解放鞋,背上背着一顶草帽,站在田野之间,眼睛亮晶晶的,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有人在稻田里挥汗如雨;有人蹲在田埂边歇凉;有人穿着棉袄戴着棉帽站在茅草房旁边傻笑。
“哦——”底下传来一阵惊呼。
知青,指从1950年开始,尤其是1966年高考制度中止之后,一大批自愿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农场、兵团务农及开发保卫边疆的年轻人。
每年均有上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着“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思想,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城市到农村,文化、思想、观念均受到冲击,艰苦的环境铸造出勤奋务实的态度、超强的团结意识。
()
||